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1页 |
第一节《玉台新咏》的研究现状 | 第7-10页 |
一、从文献角度研究《玉台新咏》的成果 | 第7-8页 |
二、从编纂目的和编纂标准角度研究《玉台新咏》的成果 | 第8-9页 |
三、从文本角度研究《玉台新咏》的成果 | 第9-10页 |
第二节 女性观的内涵界定 | 第10-11页 |
第二章 《玉台新咏》中的女性形象塑造 | 第11-17页 |
第一节 《玉台新咏》塑造的女性群像 | 第11-13页 |
一、思妇形象 | 第11-12页 |
二、怨妇形象 | 第12-13页 |
三、弃妇形象 | 第13页 |
第二节《玉台新咏》中女性形象的特点 | 第13-15页 |
一、《玉台新咏》中女性形象多样化、复杂化、生活化 | 第14页 |
二、《玉台新咏》中女性形象描写手段的多样化 | 第14-15页 |
三、女性大胆、热情的私人情感抒发 | 第15页 |
第三节 《玉台新咏》女性形象的政治象征意味 | 第15-17页 |
第三章《玉台新咏》中的女性诗人 | 第17-26页 |
第一节 《玉台新咏》中女性诗人身份 | 第17-21页 |
一、皇亲 | 第17-18页 |
二、贵戚 | 第18-19页 |
三、才女 | 第19-20页 |
四、倡优 | 第20页 |
五、身份待考 | 第20-21页 |
第二节 《玉台新咏》女性诗人作品分析 | 第21-23页 |
一、悲 | 第21-22页 |
二、喜 | 第22页 |
三、讽 | 第22-23页 |
第三节 《玉台新咏》女性诗人创作特点 | 第23-26页 |
一、依然无法摆脱对男权的崇拜和依赖 | 第23-24页 |
二、无法体现底层妇女的生活状态 | 第24页 |
三、作品的创作相对局限 | 第24页 |
四、评判标准的男权化 | 第24-26页 |
第四章《玉台新咏》女性形象及女性观探讨 | 第26-32页 |
第一节 《玉台新咏》中的女性观 | 第26-28页 |
一、男性作品中的女性观 | 第26-27页 |
二、女性作品中的女性观 | 第27-28页 |
第二节 《玉台新咏》中女性观的成因 | 第28-30页 |
一、文化背景 | 第28-29页 |
二、女性文学素养的提高 | 第29页 |
三、编撰者的艺术观影响 | 第29-30页 |
第三节 《玉台新咏》女性观探讨 | 第30-32页 |
一、女性主体地位的凸显 | 第30页 |
二、对女性的毫不吝惜的赞美和欣赏 | 第30-31页 |
三、对女性不幸遭遇的同情和怜惜 | 第31页 |
四、对女性才华的肯定 | 第31-32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6页 |
附录 | 第36-38页 |
后记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