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执行权的理论构建
前 言 | 第9-15页 |
第一章 民事执行权绪论 | 第15-57页 |
一、 民事执行权历史演化 | 第15-32页 |
(一) 域外民事执行权源流 | 第16-22页 |
(二) 我国民事执行权发展 | 第22-32页 |
二、 民事执行权语义分析 | 第32-39页 |
(一) 民事执行 | 第33-36页 |
(二) 民事执行权 | 第36-39页 |
三、 民事执行权功能和价值取向 | 第39-56页 |
(一) 民事执行权功能描述 | 第39-46页 |
(二) 民事执行权价值取向 | 第46-56页 |
小 结 | 第56-57页 |
第二章 民事执行权定位 | 第57-91页 |
一、 民事执行权定位释由 | 第57-61页 |
二、 民事执行权宏观定位 | 第61-85页 |
(一) 宏观定位观点分歧 | 第62-70页 |
(二) 宏观定位学理透析 | 第70-85页 |
三、 民事执行权微观定位 | 第85-89页 |
小 结 | 第89-91页 |
第三章 民事执行权性质 | 第91-126页 |
一、 民事执行权性质新议 | 第91-95页 |
二、 民事执行权强制性本质 | 第95-111页 |
(一) 民事执行权属于民事司法强制权 | 第96-103页 |
(二) 民事执行权强制性的表现 | 第103-111页 |
三、 民事执行权强制性特质 | 第111-124页 |
(一) 与民事审判权比较 | 第112-116页 |
(二) 与刑事执行权比较 | 第116-118页 |
(三) 与行政执行权比较 | 第118-124页 |
小 结 | 第124-126页 |
第四章 民事执行权构造 | 第126-161页 |
一、 传统模式及其超越 | 第126-135页 |
(一) 传统模式缺陷 | 第126-129页 |
(二) 实践超越与理论争鸣 | 第129-135页 |
二、 民事执行权构造原理 | 第135-143页 |
(一) 哲学的视域 | 第135-138页 |
(二`)经济学的视域 | 第138-140页 |
(三) 法学的视域 | 第140-143页 |
三、 民事执行权二元构造 | 第143-160页 |
(一) 执行实施权 | 第144-149页 |
(二) 执行裁决权 | 第149-157页 |
(三) 二元构造互动 | 第157-160页 |
小 结 | 第160-161页 |
第五章 民事执行权配置 | 第161-194页 |
一、 配置模式思考与选择 | 第161-177页 |
(一) 理论纷争 | 第161-165页 |
(二) 理性选择 | 第165-177页 |
二、 民事执行机构设置 | 第177-184页 |
(一) 改革探索 | 第178-179页 |
(二) 合理构想 | 第179-184页 |
三、 配置若干问题追问 | 第184-192页 |
(一) 执行与审判管理体制的兼容 | 第185-187页 |
(二) 执行裁决庭机构的归属 | 第187-190页 |
(三) 人员设置与角色分配 | 第190-192页 |
小 结 | 第192-194页 |
余 论 | 第194-198页 |
索 引 | 第198-206页 |
参考文献 | 第206-21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214-216页 |
论文摘要(中文) | 第216-221页 |
论文摘要(英文) | 第221页 |
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 第231-232页 |
后 记 | 第2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