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计划与经营决策论文

我国经理人市场激励契约设计与效率研究

第一章 导论第12-33页
    1.1 研究的背景及问题的提出第12-16页
    1.2 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回顾与评述第16-25页
        1.2.1 委托—代理理论与显性报酬契约设计第16-20页
        1.2.2 代理成本理论与显性激励机制设计第20-22页
        1.2.3 人力资本理论与显性激励合约设计第22-23页
        1.2.4 重复动态博弈与隐性激励合约设计第23-25页
    1.3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及方法第25-29页
        1.3.1 研究思路第25-26页
        1.3.2 技术路线第26-27页
        1.3.3 研究方法第27-29页
    1.4 研究范围及相关概念的界定第29页
    1.5 论文的结构安排与创新点第29-33页
        1.5.1 结构安排第29-31页
        1.5.2 主要创新点第31-33页
第二章 经营者异质型人力资本价值确定及定价机制研究第33-71页
    2.1 经营者异质型人力资本价值确定及产权对人力资本价值确定的影响第33-45页
        2.1.1 经营者异质型人力资本界定及价值构成第33-37页
        2.1.2 经营者异质型人力资本产权对收入分配和定价的影响第37-42页
        2.1.3 经营者异质型人力资本价值确定方法研究及定价特点第42-45页
    2.2 经营者异质型人力资本存量市场均衡价格分析第45-58页
        2.2.1 经营者异质型人力资本的供给分析第46-52页
        2.2.3 经营者异质型人力资本存量均衡价格的确定第52-58页
    2.3 经营者异质型人力资本间接定价机制——分享企业剩余博弈定价第58-69页
        2.3.1 经营者异质型人力资本定价的逆向选择问题第58-62页
        2.3.2 经营者异质型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分享企业剩余博弈分析第62-67页
        2.3.3 经营者异质型人力资本分享企业剩余的实现第67-69页
    2.4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第三章 经营者报酬契约风险分担与激励的设计第71-102页
    3.1 报酬契约风险分担与激励平衡的一般理论分析第71-80页
        3.1.1 佃农理论的启示第71-72页
        3.1.2 企业经营者定价选择分成合约的根源第72-73页
        3.1.3 基于委托—代理框架对经营者定价分成合约的定性分析第73-80页
    3.2 考虑相对业绩变量的风险分担和激励设计第80-84页
        3.2.1 相对业绩变量对分享系数的影响第80-82页
        3.2.2 相对业绩变量指标对风险成本和激励成本的影响第82-83页
        3.2.3 相对业绩变量对分成合约设计和我国企业报酬契约设计的启示第83-84页
    3.3 解雇威胁下风险分担与激励报酬设计第84-93页
        3.3.1 经理被解雇的原因及解雇威胁的可信性问题第85-87页
        3.3.2 解雇威胁对风险分担与激励设计的影响第87-93页
    3.4 资本市场风险对分成合约设计的影响研究第93-101页
        3.4.1 资本市场风险对分成合约设计影响的定性分析第93-94页
        3.4.2 资本市场风险对分成合约设计影响的定量分析第94-100页
        3.4.3 经营者不能做空市场分成合约设计第100页
        3.4.4 结论第100-101页
    3.5 本章小结第101-102页
第四章 我国转型期经理人市场效率分析第102-135页
    4.1 经理人市场与显性报酬激励机制相互影响第102-104页
        4.1.1 经理人市场对显性报酬激励设计的替代关系第102-103页
        4.1.2 显性激励契约对经理人市场激励效率的影响第103-104页
    4.2 经理人市场效率与我国经理人市场低效的制度分析第104-122页
        4.2.1 经理市场效率的含义与完全竞争的经理市场模式第104-105页
        4.2.2 经理人市场失效的一般原因分析第105-108页
        4.2.3 我国经理人市场发育状况及供求格局第108-120页
        4.2.4 我国经理人市场失效的制度分析第120-122页
    4.3 经理市场定价效率含义及我国内部经理人市场定价效率的实证分析第122-129页
        4.3.1 经理人市场定价效率判别准则的理论分析第123-125页
        4.3.2 我国内部经理人市场定价效率的实证分析第125-128页
        4.3.3 提高我国经理人市场定价效率的路径选择第128-129页
    4.4 我国经理市场选拔现状分析及对选拔效率的实证检验第129-134页
        4.4.1 我国经理人市场选拔效率含义及判别准则的理论分析第129-131页
        4.4.2 我国经理人市场选拔效率的分析第131-134页
    4.5 本章小结第134-135页
第五章 经营者报酬决定因素的计量经济分析第135-170页
    5.1 经理人市场经营者报酬决定因素的进展综述第135-142页
        5.1.1 委托代理学派对绩效与报酬相互关系的研究第135-136页
        5.1.2 人力资本学派对经营者报酬影响因素的研究的发展第136-137页
        5.1.3 公司战略管理学派对经营者报酬影响因素研究的发展第137-138页
        5.1.4 风险管理学派对经营者报酬影响因素研究的发展第138页
        5.1.5 经营角色学派对经营者报酬影响因素研究的发展第138-139页
        5.1.6 劳动力市场学派对经营者报酬影响因素研究的发展第139页
        5.1.7 公司治理理论学派对经营者报酬影响因素研究的发展第139-141页
        5.1.8 企业运营特征学派对经营者报酬的研究第141-142页
    5.2 我国经理人市场上经营者报酬决定因素的假设提出及指标度量第142-148页
    5.3 研究样本、样本统计性的描述分析及分类实证分析第148-158页
        5.3.1 样本数据与变量的度量第148-150页
        5.3.2 样本数据统计描述第150-155页
        5.3.3 经营者报酬的行业与地区分类回归分析第155-158页
    5.4 我国经理人市场经营者报酬决定因素的回归分析第158-167页
        5.4.1 经营者薪酬水平回归分析及实证结果第158-164页
        5.4.2 经营者薪酬水平的敏感性分析第164-167页
    5.5 经营者薪酬水平计量经济分析对经营者报酬契约设计的启示及局限性第167-168页
        5.5.1 经营者薪酬水平计量分析对经营者报酬契约设计的启示第167-168页
        5.5.2 经营者薪酬水平计量经济分析的局限性第168页
    5.6 本章小结第168-170页
第六章 我国期股、期权报酬风险分担与激励效果实证分析及改进第170-206页
    6.1 现行的期股、期权报酬风险分担与激励效果分析第170-184页
        6.1.1 我国经理人市场年薪制、期权报酬风险分担及激励现状第170-175页
        6.1.2 我国经理人市场期股、期权报酬契约风险分担和激励失效的制度分析第175-181页
        6.1.3 我国经理人市场期股、期权契约风险分担和激励效率提高的制度解第181-184页
    6.2 期权报酬效率提高的金融创新品种——相对指数股票期权第184-194页
        6.2.1 包含多重普通风险相对指数股票期权的提出第185-186页
        6.2.2 相对指数股票期权的基本思想及市场指数的构建第186-187页
        6.2.3 对包含多重普通风险相对指数化约定价格及定价模型的构建第187-192页
        6.2.4 传统股票期权、绝对指数期权与相对指数期权激励效果比较与实例分析第192-194页
    6.3 期权报酬效率提高的金融工程解——基于相对绩效的投资组合期权报酬第194-204页
        6.3.1 基于相对绩效的投资组合报酬系统设计的提出第195-197页
        6.3.2 基于相对绩效投资组合报酬系统的设计第197-201页
        6.3.3 相对绩效投资组合报酬系统效率的分析第201-204页
        6.3.4 提高基准绩效投资组合报酬系统在我国应用效率的建议第204页
    6.4 本章小结第204-206页
第七章 我国经营者隐性激励机制研究第206-233页
    7.1 我国经营者隐性激励机理及对经营者行为异化的解释第206-208页
        7.1.1 国有企业经营者外部市场竞争隐性激励对企业内部显性激励契约的替代第206-207页
        7.1.2 隐性激励替代显性报酬激励契约对我国经营者行为短期化的解释第207-208页
        7.1.3 市场竞争激励与其它隐性激励机制的关系第208页
    7.2 我国经理人市场控制权隐性激励机制研究第208-220页
        7.2.1 现代企业制度下控制权的界定与分享安排第208-214页
        7.2.2 作为经理人激励约束因素的企业控制权分析第214-217页
        7.2.3 我国经理人市场控制权激励机制的效率分析第217-220页
    7.3 我国经理人市场声誉隐性激励契约第220-231页
        7.3.1 声誉隐性激励契约对显性报酬契约的替代性第220-223页
        7.3.2 重复博弈对声誉隐性激励机理的解释第223-227页
        7.3.3 我国声誉隐性激励契约现状及失效原因分析第227-229页
        7.3.4 提高我国声誉隐性激励契约效率的政策建议第229-231页
    7.4 本章小结第231-233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233-239页
    8.1 结论第233-235页
    8.2 展望第235-239页
参考文献第239-256页
致谢第256-257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第257页

论文共2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浓度氧对炎症诱导未成熟脑白质损伤的影响
下一篇:混合无线Mesh网络协作混合路由协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