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村经济结构与体制论文--土地问题论文

珲春市农村居民点时空动态变化与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0页
第1章 绪论第14-23页
    1.1 研究背景第14-15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5-16页
        1.2.1 研究目的第15-16页
        1.2.2 研究意义第16页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6-21页
        1.3.1 国外研究综述第16-18页
        1.3.2 国内研究综述第18-20页
        1.3.3 研究综述第20-21页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21-23页
        1.4.1 研究内容第21-22页
        1.4.2 技术路线第22-23页
第2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方法第23-28页
    2.1 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3-25页
        2.1.1 景观生态学理论第23-24页
        2.1.2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4页
        2.1.3 区位理论第24-25页
    2.2 研究方法第25-28页
        2.2.1 GIS空间分析方法第25-26页
        2.2.2 景观格局指数法第26-27页
        2.2.3 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第27页
        2.2.4 重心模型第27-28页
第3章 研究区域概况与数据来源第28-33页
    3.1 研究区选择依据第28-29页
    3.2 研究区域概况第29-31页
        3.2.1 地理位置第29-30页
        3.2.2 自然环境状况第30-31页
        3.2.3 社会经济状况第31页
    3.3 数据来源与处理第31-33页
第4章 珲春市农村居民点时空动态变化第33-51页
    4.1 农村居民点规模变化第33-37页
        4.1.1 农村居民点总体变化第33-34页
        4.1.2 农村居民点各乡镇变化第34-37页
    4.2 农村居民点路径变化第37-39页
        4.2.1 空间重心转移模型第37-38页
        4.2.2 空间变化路径分析第38-39页
    4.3 农村居民点空间变化第39-45页
        4.3.1 农村居民点核密度分析第40-42页
        4.3.2 农村居民点集聚性分析第42-45页
    4.4 农村居民点景观布局变化第45-49页
        4.4.1 景观指数的选取和计算第45-47页
        4.4.2 农村居民点景观特征分析第47-49页
    4.5 小结第49-51页
第5章 珲春市农村居民点动态变化影响因素分析第51-63页
    5.1 自然因素第51-56页
        5.1.1 高程第52-53页
        5.1.2 坡度第53-55页
        5.1.3 河流第55-56页
    5.2 区位因素第56-60页
        5.2.1 道路第57-59页
        5.2.2 行政驻地第59-60页
    5.3 政策因素第60-61页
    5.4 小结第61-63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63-67页
    6.1 结论第63-65页
    6.2 展望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2页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第72-73页
致谢第73-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互动教学模式在对韩汉语课堂中的运用--以韩国京畿道新葛高中为例
下一篇:白介素35蛋白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作用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