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的检出方法及骨折风险运算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第5-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英文摘要 | 第7-8页 |
前言 | 第9-10页 |
1 骨质疏松的流行病学 | 第10页 |
2 骨质疏松的定义及分类 | 第10-11页 |
2.1 定义 | 第10页 |
2.2 分类及分型 | 第10-11页 |
3 骨质疏松的诊断及检出方法 | 第11-15页 |
3.1 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 | 第11-12页 |
3.2 定量计算机断层照相 | 第12-13页 |
3.3 其他方法 | 第13-14页 |
3.3.1 X线摄片 | 第13页 |
3.3.2 核磁共振 | 第13页 |
3.3.3 定量超声 | 第13-14页 |
3.4 骨转换标志物 | 第14-15页 |
4 骨质疏松症的危害 | 第15-17页 |
5 骨折风险运算法-骨折风险预测简易工具 | 第17-23页 |
5.1 研发背景及原理 | 第17页 |
5.2 如何使用FRAX | 第17-19页 |
5.3 使用FRAX的优势 | 第19页 |
5.4 FRAX的局限性 | 第19-22页 |
5.4.1 危险因素的量效关系 | 第19-20页 |
5.4.2 运算法则的限制 | 第20页 |
5.4.3 骨保护治疗的影响 | 第20-21页 |
5.4.4 FRAX针对的骨折类型 | 第21页 |
5.4.5 FRAX高风险人群治疗效果反馈 | 第21页 |
5.4.6 缺乏其他相关危险因素 | 第21-22页 |
5.5 其他骨折风险运算法 | 第22-23页 |
6 结语 | 第23-24页 |
参考文献 | 第24-30页 |
致谢 | 第30-3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