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慕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运用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9-19页
    (一) 问题缘起第9页
    (二) 研究意义第9-10页
        1. 理论意义第9-10页
        2. 现实意义第10页
    (三) 研究现状第10-16页
        1. 关于慕课的研究综述第10-14页
        2. 关于慕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运用的研究综述第14-16页
    (四) 研究重点、难点第16-17页
        1. 研究重点第16-17页
        2. 研究难点第17页
    (五) 研究创新之处第17页
    (六) 研究方法第17-19页
        1. 文献研究法第17-18页
        2. 比较研究法第18页
        3. 综合分析法第18页
        4. 多学科整合研究法第18-19页
一、慕课在我国教育领域的发展概况第19-24页
    (一) 慕课在我国教育领域的迅猛发展第19-20页
    (二) 慕课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应用情况第20-21页
    (三) 对慕课模式基本理论的探索第21-24页
        1. 慕课的组成部分第21-22页
        2. 翻转课堂、在线教育、微课与慕课的概念辨析第22-24页
二、慕课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依据第24-28页
    (一)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第24-25页
    (二) 关联主义学习理论第25-26页
    (三)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第26-27页
    (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27-28页
三、传统模式、慕课模式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比较分析第28-34页
    (一) 教学时空的变化第28-29页
    (二) 教师的变化第29-31页
        1. 授课形式的变化第29页
        2. 职业角色的变化第29-30页
        3. 职业能力要求的变化第30-31页
    (三) 学生的变化第31-33页
        1. 学习态度的改变第31页
        2. 学习方式的转变第31-32页
        3. 学习效果的变化第32-33页
    (四) 教学反馈途径的变化第33-34页
四、慕课模式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SWOT分析第34-43页
    (一) 优势第34-35页
        1. 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渗透性第34页
        2. 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召力第34-35页
        3. 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导地位第35页
        4. 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的主体地位第35页
    (二) 劣势第35-37页
        1.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格魅力难以彰显第36页
        2.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缺失第36页
        3. 大学生容易出现“高科技低情感”问题第36-37页
    (三) 机遇第37-39页
        1. 建设网络化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第37页
        2. 建设即时性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第37-38页
        3. 建设交互性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第38页
        4. 建设平等性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第38页
        5. 建设自主性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第38-39页
        6. 建设趣味性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第39页
    (四) 挑战第39-43页
        1. 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挑战第39页
        2. 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挑战第39-40页
        3. 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挑战第40-41页
        4. 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的挑战第41页
        5. 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的挑战第41-43页
五、慕课模式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策略分析第43-47页
    (一) 慕课模式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前阶段第43-44页
        1. 依托教学大纲,构建微课程教学逻辑体系第43-44页
        2. 录制微视频,制作微课程第44页
        3. 发布课程资源,开展线上自主学习阶段第44页
    (二) 慕课模式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中阶段第44-45页
        1. 借助见面课,教师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协助者第45页
        2. 利用交流社区/论坛,学生开展自主讨论第45页
    (三) 慕课模式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后阶段第45-47页
        1. 进行实践性教学第45-46页
        2. 进行期末考核第46-47页
结语第47-48页
注释第48-51页
参考文献第51-55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55-56页
致谢第56-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HIFU治疗巨大子宫肌瘤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
下一篇:儿童眼中的幼小衔接--基于大班幼儿与小学一年级新生的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