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作用下双面坡破坏模式及动力响应试验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1.2.1 现场调查 | 第13-15页 |
1.2.2 理论研究 | 第15-16页 |
1.2.3 数值分析 | 第16-17页 |
1.2.4 模型试验 | 第17-19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第2章 振动台模型试验设计 | 第20-33页 |
2.1 引言 | 第20页 |
2.2 振动台试验的目的 | 第20页 |
2.3 模型试验相似性分析 | 第20-23页 |
2.3.1 模型试验相似关系推导 | 第21-22页 |
2.3.2 模型边坡材料的选取 | 第22-23页 |
2.4 振动台试验设备及主要特性简介 | 第23-26页 |
2.4.1 振动台系统及模型箱简介 | 第23-25页 |
2.4.2 量测仪器的选用 | 第25-26页 |
2.5 边坡模型设计及制作过程 | 第26-28页 |
2.5.1 测点布置 | 第26-27页 |
2.5.2 模型制作过程 | 第27-28页 |
2.6 地震波选取及加载方案 | 第28-30页 |
2.7 试验数据采集及破坏过程记录 | 第30-31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3章 地震作用下双面坡变形破坏特征及机理研究 | 第33-55页 |
3.1 引言 | 第33页 |
3.2 边坡破坏特征分析 | 第33-43页 |
3.2.1 不同含水率边坡的宏观破坏过程 | 第33-41页 |
3.2.2 不同压实度边坡的宏观破坏过程 | 第41-43页 |
3.3 与单面坡破坏模式的对比分析 | 第43-46页 |
3.4 边坡变形特征分析 | 第46-52页 |
3.4.1 不同含水率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特征 | 第46-51页 |
3.4.2 不同压实度边坡的地震作用下的变形特征 | 第51-52页 |
3.5 边坡破坏机理分析 | 第52-5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4章 地震作用下双面坡动力响应规律研究 | 第55-74页 |
4.1 引言 | 第55页 |
4.2 边坡特征频率计算 | 第55-56页 |
4.3 边坡的加速度响应分布规律 | 第56-66页 |
4.3.1 加速度沿边坡高程方向响应规律 | 第57-63页 |
4.3.2 加速度沿边坡水平方向响应规律 | 第63-66页 |
4.4 输入地震动幅值对边坡加速度响应的影响 | 第66-69页 |
4.4.1 输入地震动幅值对不同含水率边坡的影响 | 第66-68页 |
4.4.2 输入地震动幅值对不同压实度边坡的影响 | 第68-69页 |
4.5 输入地震动频率对边坡加速度响应的影响 | 第69-72页 |
4.5.1 输入地震动频率对不同含水率边坡的影响 | 第69-71页 |
4.5.2 输入地震动频率对不同压实度边坡的影响 | 第71页 |
4.5.3 与他人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 | 第71-7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74-75页 |
5.2 工作展望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