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一)公众档案利用需求不断增长 | 第9页 |
(二)档案部门开始将公众档案利用工作提到议事日程 | 第9-10页 |
(三)我国档案部门对普通公众档案利用行为的了解不够深入 | 第10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0-17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8-19页 |
五、创新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第20-25页 |
一、研究对象 | 第20页 |
二、相关术语 | 第20-21页 |
(一)档案利用行为 | 第20页 |
(二)档案利用内容 | 第20-21页 |
(三)档案利用方式 | 第21页 |
(四)档案利用心理 | 第21页 |
三、问卷设计 | 第21-23页 |
(一)问卷设计 | 第21-22页 |
(二)问卷分析 | 第22-23页 |
四、调查样本情况 | 第23-25页 |
(一)资料收集 | 第23页 |
(二)样本基本情况 | 第23-25页 |
第三章 苏州市公众档案利用基本现状 | 第25-35页 |
一、公众档案利用内容现状 | 第25-27页 |
(一)公众常用档案种类 | 第25-26页 |
(二)公众档案需求现状 | 第26-27页 |
二、公众档案利用方式现状 | 第27-29页 |
(一)公众对档案利用方式的选择 | 第27-28页 |
(二)公众档案利用方式需求现状 | 第28-29页 |
三、公众档案利用心理现状 | 第29-31页 |
四、结论 | 第31-35页 |
第四章 公众档案利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5-66页 |
一、影响公众档案利用行为的个体特征因素分析 | 第35-45页 |
(一)公众的年龄状况对档案利用行为的影响 | 第35-38页 |
(二)公众的文化程度对档案利用行为的影响 | 第38-41页 |
(三)公众的职业状况对档案利用行为的影响 | 第41-43页 |
(四)结论 | 第43-45页 |
二、影响公众档案利用行为的认知结构因素分析 | 第45-57页 |
(一)公众的档案意识对档案利用行为的影响 | 第46-49页 |
(二)公众的档案获取能力对档案利用行为的影响 | 第49-52页 |
(三)公众的档案利用经历对档案利用行为的影响 | 第52-55页 |
(四)结论 | 第55-57页 |
三、影响公众档案利用行为的环境因素分析 | 第57-66页 |
(一)经济发展水平对公众档案利用行为的影响 | 第58-61页 |
(二)文化发展水平对公众档案利用行为的影响 | 第61-62页 |
(三)档案政策环境对公众档案利用行为的影响 | 第62-63页 |
(四)档案馆利用环境对公众档案利用行为的影响 | 第63页 |
(五)结论 | 第63-66页 |
第五章 阻碍公众档案利用的关键问题分析 | 第66-73页 |
一、公众自身缺乏基本的档案利用意识 | 第66-68页 |
(一)公众对档案及档案馆缺乏基本认识 | 第66页 |
(二)公众尚未全面了解档案的价值与实际用途 | 第66-67页 |
(三)公众缺乏档案利用的基本常识 | 第67-68页 |
二、基于公众需求的档案服务工作尚未完善 | 第68-70页 |
(一)档案馆馆藏贫乏、单一 | 第68页 |
(二)缺乏亲民化的档案服务方式 | 第68-69页 |
(三)档案馆利用环境的局限性 | 第69-70页 |
(四)档案宣传工作相对滞后 | 第70页 |
三、有效促进公众档案利用的社会环境尚待提升 | 第70-73页 |
(一)档案利用政策中较多忽视公众权益 | 第70-71页 |
(二)社会经济与文化环境有待改善 | 第71-73页 |
第六章 提高公众档案利用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 第73-82页 |
一、加强公众档案接受的主动性 | 第73-74页 |
二、强化档案工作者的用户服务意识 | 第74页 |
三、完善基于公众需求的档案服务工作 | 第74-79页 |
(一)构建“大档案”式的档案馆藏格局 | 第74-75页 |
(二)丰富档案服务形式 | 第75-76页 |
(三)营造良好的档案馆利用环境 | 第76-77页 |
(四)加强档案的亲民宣传 | 第77-79页 |
四、改善公众档案利用的社会环境 | 第79-82页 |
(一)健全公众档案利用保障制度 | 第79-81页 |
(二)档案工作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 第81-82页 |
结语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87-88页 |
附录 | 第88-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