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中国国内贸易经济论文--商品流通论文--电子贸易、网上贸易论文

我国互联网第三方支付风险与监管对策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导论第10-17页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第10-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2页
        1.1.2 研究目的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5页
    1.4 主要创新之处第15-17页
第2章 互联网第三方支付的理论分析第17-23页
    2.1 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定义与特征第17-18页
        2.1.1 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定义第17页
        2.1.2 互联网第三方支付特征第17-18页
    2.2 互联网第三方支付业务类型第18-23页
        2.2.1 《管理办法》中的分类第18-21页
        2.2.2 按照第三方支付机构主体分类第21页
        2.2.3 按照第三方支付业务属性分类第21-23页
第3章 我国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发展现状与风险表现第23-35页
    3.1 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发展历程第23-26页
        3.1.1 国际互联网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历程第23页
        3.1.2 国内互联网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历程第23-26页
    3.2 我国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发展现状第26-28页
        3.2.1 主要应用领域及预期第26-27页
        3.2.2 现有市场规模及预期第27页
        3.2.3 市场竞争格局第27页
        3.2.4 监管政策环境第27-28页
    3.3 我国互联网第三方支付风险表现第28-35页
        3.3.1 政策法规层面的风险第28-31页
        3.3.2 系统安全层面的风险第31-32页
        3.3.3 市场层面的风险第32-35页
第4章 我国互联网第三方支付监管现状与存在问题第35-43页
    4.1 我国互联网第三方支付监管现状第35-37页
        4.1.1 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市场准入制度的监管现状第35页
        4.1.2 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备付金制度的监管现状第35-36页
        4.1.3 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反洗钱的监管现状第36页
        4.1.4 互联网第三方支付信用卡套现的监管现状第36页
        4.1.5 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操作风险监管现状第36-37页
    4.2 我国互联网第三方支付监管存在的问题第37-43页
        4.2.1 互联网第三方支付监管法律层级太低第37-38页
        4.2.2 互联网第三方支付监管机构结构单一第38页
        4.2.3 市场准入机制抽象,救济机制不完备第38-39页
        4.2.4 备付金托管银行不独立,信息不透明第39-41页
        4.2.5 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反洗钱规定不明确第41页
        4.2.6 互联网第三方支付信用卡套现立法落后第41-43页
第5章 我国互联网第三方支付风险监管完善对策第43-50页
    5.1 完善政府监管制度第43-48页
        5.1.1 明确层次分明的监管主体制度第43页
        5.1.2 完善客户备付金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保护机制第43-44页
        5.1.3 强化沉淀资金监管制度,建立预警机制第44-45页
        5.1.4 健全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第45-46页
        5.1.5 严格网络洗钱和信用卡套现监管制度第46页
        5.1.6 完善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第46-48页
    5.2 健全行业自律措施第48-50页
        5.2.1 建立并完善行业协会机制第48-49页
        5.2.2 共同推进行业信息化与基础数据库建设第49-50页
结论第50-52页
参考文献第52-54页
致谢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义务教育背景下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模式探究--以湖南为例
下一篇:线性单调互补问题的混合邻近变尺度内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