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2页 |
1.1 手性化合物 | 第9-10页 |
1.1.1 定义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制备单一对映体的方法 | 第10-20页 |
1.2.1 手性源合成法 | 第11页 |
1.2.2 不对称合成法 | 第11页 |
1.2.3 外消旋体拆分法 | 第11-20页 |
1.3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 | 第20-22页 |
第2章 HPLC流动相添加剂法拆分分析4-氯扁桃酸对映体 | 第22-35页 |
2.1 引言 | 第22-23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3-24页 |
2.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23-24页 |
2.2.2 色谱条件 | 第24页 |
2.2.3 样品处理 | 第24页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4-32页 |
2.3.1 水相pH值对容量因子和分离度的影响 | 第24-25页 |
2.3.2 HP-β-CD浓度对容量因子和分离度的影响 | 第25-26页 |
2.3.3 NaH_2PO_4浓度对分离度的影响 | 第26-27页 |
2.3.4 流动相组成对分离度的影响 | 第27-29页 |
2.3.5 柱温对分离度的影响 | 第29页 |
2.3.6 色谱拆分4-ClMA的热力学分析 | 第29-31页 |
2.3.7 最优条件下4-ClMA的色谱图以及2-ClMA、3-ClMA的拆分结果 | 第31-32页 |
2.4 方法的验证 | 第32-34页 |
2.4.1 精密度 | 第32-33页 |
2.4.2 线性范围 | 第33页 |
2.4.3 检测限和定量限 | 第33-3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水相/有机相体系萃取拆分4-氯扁桃酸对映体 | 第35-56页 |
3.1 手性萃取拆分的机理与数学模型 | 第35-37页 |
3.1.1 手性萃取拆分的机理 | 第35-36页 |
3.1.2 水/有机相萃取拆分的数学模型 | 第36-37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7-39页 |
3.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37-38页 |
3.2.2 分析方法 | 第38页 |
3.2.3 萃取拆分实验 | 第38-39页 |
3.2.4 酸离解常数的测定 | 第39页 |
3.2.5 溶解度测定实验 | 第39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9-55页 |
3.3.1 酒石酸衍生物萃取拆分4-ClMA对映体 | 第39-47页 |
3.3.2 氨基酸衍生物萃取拆分4-ClMA对映体 | 第47-5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4章 双水相体系选择性萃取分离4-氯扁桃酸对映体 | 第56-70页 |
4.1 引言 | 第56-60页 |
4.1.1 双水相体系的成相原理 | 第56页 |
4.1.2 双水相萃取拆分4-ClMA对映体的机理分析 | 第56-60页 |
4.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60-61页 |
4.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60页 |
4.2.2 色谱分析方法 | 第60页 |
4.2.3 双水相萃取实验 | 第60-61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1-69页 |
4.3.1 pH对拆分效果的影响 | 第61-62页 |
4.3.2 PEG分子量对拆分效果的影响 | 第62-63页 |
4.3.3 PEG质量分数对拆分效果的影响 | 第63-64页 |
4.3.4 (NH_4)_2SO_4质量分数对拆分效果的影响 | 第64-65页 |
4.3.5 HP-β-CD浓度对拆分效果的影响 | 第65-66页 |
4.3.6 4-ClMA浓度对拆分效果的影响 | 第66-67页 |
4.3.7 温度对拆分效果的影响 | 第67-6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5章 全文总结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