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区域规划论文--中国区域规划论文--农村乡镇规划论文

“村民环境自治”导向的景区化村庄整治规划方法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1.2.1 研究目的第11-12页
        1.2.2 研究意义第12页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第12-14页
        1.3.1 研究方法第12-13页
        1.3.2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4 研究理论基础第14-16页
        1.4.1 有机更新第14页
        1.4.2 公众参与第14页
        1.4.3 乡村自治第14-16页
第二章 国内外乡村整治发展综述第16-24页
    2.1 概念界定第16-17页
        2.1.1 景区化第16页
        2.1.2 乡村景区化第16-17页
        2.1.3 村庄整治第17页
    2.2 国内乡村整治发展综述第17-19页
        2.2.1 国内乡村整治研究第17-18页
        2.2.2 国内乡村整治存在的问题第18-19页
    2.3 国外乡村整治发展综述第19-22页
        2.3.1 日本造村运动第20页
        2.3.2 韩国新村运动第20-21页
        2.3.3 台湾农村再生计划第21页
        2.3.4 国外乡村整治经验总结第21-22页
    2.4 乡村自治在中国乡村整治的必要性第22-24页
        2.4.1 乡村自治在中国历史悠久第22页
        2.4.2 乡村社会复杂性决定了自治体制第22-23页
        2.4.3 国家法律规定第23页
        2.4.4 小结第23-24页
第三章 蓟县乡村发展综述第24-31页
    3.1 蓟县乡村整治规划与建设的现状第24-27页
        3.1.1 村庄规划的编制情况第24-25页
        3.1.2 典型村庄规划建设情况第25-27页
    3.2 面临的问题第27-30页
        3.2.1 自上而下的村庄编制模式问题第27-28页
        3.2.2 短期见效的要求,使规划脱离使用需求第28-30页
    3.3 小结第30-31页
第四章 大平安村整治村民环境自治的规划方法第31-64页
    4.1 大平安概况第31-33页
        4.1.1 现状区位条件第31页
        4.1.2 村庄自然与历史文化第31-32页
        4.1.3 社会发展第32-33页
        4.1.4 产业发展第33页
    4.2 景区化村庄整治动力机制第33-37页
        4.2.1 动力机制研究第33-36页
        4.2.2 与其他村庄整治的区别第36页
        4.2.3 大平安村景区化改造内在动力的保持第36-37页
    4.3 现状调研情况第37-39页
        4.3.1 现状土地情况第37页
        4.3.2 现状交通情况第37-38页
        4.3.3 现状公服设施及基础设施情况第38页
        4.3.4 现状建筑情况第38-39页
        4.3.5 小结第39页
    4.4 村民环境自治的规划手法第39-43页
        4.4.1 村民过程参与第40页
        4.4.2 成果编制留出自治空间第40-42页
        4.4.3 导则在乡村规划中的适用性第42页
        4.4.4 菜单式导则的意义第42-43页
    4.5 大平安村规划实践第43-54页
        4.5.1 双向需求调研第43-46页
        4.5.2 目标与问题双导向第46页
        4.5.3 大平安菜单式整治建设导则设计第46-52页
        4.5.4 小结第52-54页
    附村庄调研表第54-64页
结论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69页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第69-71页
致谢第71-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口腔门诊医疗器械消毒灭菌管理水平评价体系的探索研究
下一篇:不同层级城市设计的应用探索--以河西区城市设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