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政治论文

课堂剧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

中文摘要第4-6页
英文摘要第6-7页
引言第10-17页
    (一) 研究背景第10-11页
    (二) 研究成果第11-14页
    (三)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4-15页
    (四)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及论文的创新之处第15-17页
一、课堂剧及相关内容第17-20页
    (一) 课堂剧的概念界定第17-18页
    (二) 课堂剧的特点第18-20页
        1. 简、短、活第18页
        2. 教育性第18-19页
        3. 主体性第19页
        4. 戏剧性第19页
        5. 创造性第19-20页
二、课堂剧的教学功能第20-24页
    (一) 激发兴趣,讲“活”课堂第20页
    (二) 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益、质量第20-21页
        1. 课堂剧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第20-21页
        2. 课堂剧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第21页
        3. 课堂剧有利于教师做到因材施教第21页
    (三) 落实课堂教学,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第21-22页
        1. 促使教师转变教育理念第21页
        2. 促使教师充实自己的知识第21-22页
        3. 有利于教师学会换位思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第22页
        4. 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第22页
    (四)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树立高尚道德情操第22-24页
三、课堂剧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运用路径及优化策略第24-29页
    (一) 课堂剧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运用路径第24-25页
        1. 分析教学内容第24-25页
        2. 教师指导编写剧目第25页
        3. 选定角色,汇报演出第25页
    (二) 课堂剧存在的不足第25-27页
        1. 过分强调表演,忽略基础知识的学习第25-26页
        2. 演出次数频繁第26页
        3. 教师预设过多,缺少学生生成空间第26页
        4. 开展课堂剧只涉及部分学生,具有局限性第26-27页
    (三) 优化课堂剧教学第27-29页
        1. 教师应积极提升自身素质,引导组织全体学生参与其中第27页
        2. 明确课堂剧教学目标,完善评价方式第27-28页
        3. 坚持适度原则第28页
        4. 注重教学过程预设和生成关系第28-29页
结论第29-30页
一个课堂剧第30-32页
参考文献第32-33页
附录第33-35页
后记第35-3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36页

论文共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儿童睡眠中癫痫性电持续状态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疗效研究
下一篇:扇区移交点空中交通通行能力评估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