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22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1.3 相关概念 | 第12页 |
1.3.1 强军思想 | 第12页 |
1.3.2 习近平强军思想 | 第12页 |
1.4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2-19页 |
1.4.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8页 |
1.4.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8-19页 |
1.5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第19-22页 |
1.5.1 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5.3 创新之处 | 第21-22页 |
2 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渊源 | 第22-41页 |
2.1 理论基石 | 第22-27页 |
2.1.1 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思想 | 第22-25页 |
2.1.2 列宁军事思想 | 第25-27页 |
2.2 思想来源 | 第27-36页 |
2.2.1 毛泽东军事思想 | 第27-30页 |
2.2.2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思想 | 第30-33页 |
2.2.3 江泽民关于军队建设的思想 | 第33-34页 |
2.2.4 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思想 | 第34-36页 |
2.3 时代背景 | 第36-41页 |
2.3.1 世界正在历经前所未有之大变局 | 第36-38页 |
2.3.2 国际军事竞争格局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 | 第38页 |
2.3.3 我国正处于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 | 第38-39页 |
2.3.4 军队要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有力保证 | 第39-41页 |
3 习近平强军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41-64页 |
3.1 新时代全面推进强军事业的使命目标 | 第41-46页 |
3.1.1 强军使命 | 第42-43页 |
3.1.2 强军目标 | 第43-46页 |
3.2 新时代强军兴军的核心要义 | 第46-54页 |
3.2.1 强军之魂——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军魂 | 第46-48页 |
3.2.2 强军之要——掌握强军打赢的科学方法论 | 第48-51页 |
3.2.3 强军之基——作风优良是人民军队的根基 | 第51-53页 |
3.2.4 强军之本——政治建军确保我军本色不变 | 第53-54页 |
3.3 新时代强军兴军的方法策略 | 第54-64页 |
3.3.1 强军关键——改革强军是发展致胜的关键一招 | 第54-58页 |
3.3.2 强军动力——创新是引领我军进步的动力源泉 | 第58-60页 |
3.3.3 强军路径——军民融合是兴国之举、强军之策 | 第60-62页 |
3.3.4 强军保障——依法治军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 第62-64页 |
4 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时代特征和重大意义 | 第64-85页 |
4.1 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时代特征 | 第64-72页 |
4.1.1 优良传统的继承性 | 第64-66页 |
4.1.2 工作导向的引领性 | 第66-68页 |
4.1.3 践行方式的务实性 | 第68-70页 |
4.1.4 全面统筹的战略性 | 第70-72页 |
4.2 习近平强军思想的重大意义 | 第72-82页 |
4.2.1 政治意义——立起了新时代听党指挥的看齐基准 | 第73-75页 |
4.2.2 路径意义——提供了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实现路径 | 第75-77页 |
4.2.3 理论价值——谱写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新篇章 | 第77-80页 |
4.2.4 实践价值——提供了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的根本遵循 | 第80-82页 |
4.3 小结 | 第82-85页 |
结语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92-93页 |
致谢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