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 | 第8-10页 |
1.2 轨道交通永磁电机牵引系统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矢量控制系统脉宽调制策略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1.4.1 本文创新点 | 第12-13页 |
1.4.2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3-14页 |
第2章 新型城市轨道交通永磁电机牵引系统 | 第14-24页 |
2.0 引言 | 第14页 |
2.1 永磁容错牵引模块拓扑结构 | 第14-18页 |
2.2 基于DSP的永磁容错牵引模块拓扑结构 | 第18-19页 |
2.3 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 | 第19-22页 |
2.3.1 静止坐标系ABC下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 | 第19-20页 |
2.3.2 dq旋转坐标系下的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 | 第20-22页 |
2.4 永磁同步电机的矢量控制 | 第22-2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永磁容错牵引模块正常模式 | 第24-52页 |
3.1 引言 | 第24页 |
3.2 传统SVPWM算法 | 第24-29页 |
3.2.1 空间矢量脉宽调制的基本原理 | 第24-27页 |
3.2.2 空间矢量脉宽调制算法的数字实现 | 第27-29页 |
3.3 快速最小占空比跟踪算法 | 第29-37页 |
3.3.1 三相逆变器下的最小占空比跟踪算法 | 第29-30页 |
3.3.2 快速最小占空比跟踪算法 | 第30-37页 |
3.4 基于不同脉宽调制算法的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仿真分析 | 第37-42页 |
3.4.1 基于SVPWM算法的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仿真 | 第37-39页 |
3.4.2 基于FMDPT算法的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仿真 | 第39-42页 |
3.5 基于不同脉宽调制算法的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实验研究 | 第42-51页 |
3.5.1 基于SVPWM算法的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 | 第42-47页 |
3.5.2 基于FMDPT算法的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 | 第47-5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4章 永磁容错牵引模块容错模式 | 第52-70页 |
4.1 引言 | 第52页 |
4.2 基于DSP的电机矢量控制系统脉宽调制策略执行时间测量方法 | 第52-55页 |
4.2.1 影响脉宽调制算法执行时间的因素 | 第52-53页 |
4.2.2 基于DSP的脉宽调制策略执行时间测量方法 | 第53-55页 |
4.3 SVPWM算法和FMDPT算法执行效率对比 | 第55-61页 |
4.4 五相逆变器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系统 | 第61-62页 |
4.5 五相最小占空比跟踪算法 | 第62-63页 |
4.6 基于DSP的五相最小占空比跟踪算法实验研究 | 第63-66页 |
4.7 永磁电机牵引系统模拟整车运行研究 | 第66-67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67-70页 |
第5章 基于DSP的城市轨道交通永磁电机牵引系统软硬件设计 | 第70-90页 |
5.1 引言 | 第70页 |
5.2 硬件设计 | 第70-77页 |
5.2.1 DSP控制器的选择 | 第71-72页 |
5.2.2 电流调理电路的设计 | 第72-74页 |
5.2.3 PWM扩展电路设计 | 第74-75页 |
5.2.4 驱动电路设计 | 第75-76页 |
5.2.5 转子位置信号检测设计 | 第76页 |
5.2.6 主电路的设计 | 第76-77页 |
5.3 软件设计 | 第77-84页 |
5.4 牵引系统实验平台的组成 | 第84-8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8-90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0-92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90页 |
6.2 课题展望 | 第90-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4页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学术成果 | 第94-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