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家畜微生物学(兽医病原微生物学)论文--家畜病毒学论文

猪LSM14A基因抑制PRRSV复制及G4基因激活NF-κB的功能研究

摘要第10-13页
ABSTRACT第13-15页
缩略词表(Abbreviation)第16-19页
第一章 猪LSM14A基因抑制PRRSV复制的功能研究第19-79页
    1 前言第19-31页
        1.1 研究问题的由来第19-20页
        1.2 文献综述第20-30页
            1.2.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及其研究进展第20-26页
            1.2.2 模式识别受体及LSM14A基因的研究进展第26-28页
            1.2.3 干扰素与干扰素诱导基因第28-30页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30-31页
    2 材料与方法第31-53页
        2.1 技术路线第31页
        2.2 材料第31-38页
            2.2.1 细胞系、病毒及RNA样品第31-32页
            2.2.2 菌株及载体第32-33页
            2.2.3 试剂和试剂盒第33-34页
            2.2.4 主要试剂配制第34-37页
            2.2.5 主要仪器设备第37-38页
        2.3 方法第38-53页
            2.3.1 载体构建及质粒提取第38-41页
            2.3.2 细胞复苏、培养及冻存第41-42页
            2.3.3 转染实验第42页
            2.3.4 PRRSV制备、收取、毒力测定及感染实验第42-43页
            2.3.5 猪肺泡巨噬细胞获取及培养第43-44页
            2.3.6 腺病毒载体制备第44-45页
            2.3.7 RNA抽提及反转录第45-47页
            2.3.8 RNA干扰回复实验第47页
            2.3.9 qRT-PCR第47-50页
            2.3.10 免疫荧光第50页
            2.3.11 DAPI染核第50页
            2.3.12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第50-51页
            2.3.13 动物实验第51页
            2.3.14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51-52页
            2.3.15 主要分子生物学软件第52页
            2.3.16 主要数据库及在线分析工具第52-53页
    3 结果第53-74页
        3.1 抗病候选基因的筛选第53-54页
            3.1.1 抗病候选基因的获取第53-54页
            3.1.2 抗病候选基因的筛选第54页
        3.2 定量PCR检测Marc-145细胞中LSM14A对PRRSV复制的影响第54-59页
            3.2.1 过表达LSM14A对PRRSV复制的影响第54-56页
            3.2.2 干扰LSM14A对PRRSV复制的影响第56-57页
            3.2.3 siRNA干扰回复实验第57-59页
        3.3 免疫荧光分析Marc-145细胞中LSM14A对PRRSV复制的影响第59-63页
            3.3.1 过表达LSM14A对PRRSV复制的影响第59-61页
            3.3.2 干扰LSM14A对PRRSV复制的影响第61-63页
        3.4 PRRSV空斑实验分析Marc-145细胞中LSM14A对PRRSV复制的影响第63-64页
            3.4.1 过表达LSM14A对PRRSV复制的影响第63-64页
            3.4.2 干扰LSM14A对PRRSV复制的影响第64页
        3.5 定量PCR检测PAMs中LSM14A对PRRSV复制的影响第64-67页
            3.5.1 过表达LSM14A对PRRSV在PAMs中复制的影响第64-66页
            3.5.2 干扰LSM14A对PRRSV在PAMs中复制的影响第66-67页
        3.6 过表达LSM14A对IFN-β抗病毒信号通路的影响第67-70页
            3.6.1 过表达LSM14A对IFN-β、ISRE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第67-68页
            3.6.2 过表达LSM14A对IFN-β表达水平的影响第68-69页
            3.6.3 过表达LSM14A对RIG-I表达水平的影响第69页
            3.6.4 过表达LSM14A对IFN下游ISGs的影响第69-70页
        3.7 过表达LSM14A对TNF-α及LL-6表达水平的影响第70-71页
        3.8 人工感染PRRSV后对LSM14A基因表达的影响第71-74页
            3.8.1 人工感染PRRSV后对PAMs中LSM14A基因表达的影响第72-73页
            3.8.2 人工感染PRRSV后对脾、肺和淋巴结中LSM14A基因表达的影响第73-74页
    4 讨论第74-77页
        4.1 关于本研究的思路第74页
        4.2 LSM14A基因抑制PRRSV复制第74-75页
        4.3 LSM14A基因抑制PRRSV复制的机制研究第75-76页
        4.4 人工感染PRRSV实验中LSM14A基因被抑制第76-77页
    5 小结第77-79页
        5.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第77页
        5.2 本研究的创新点第77-78页
        5.3 本研究不足之处与进一步工作的建议第78-79页
第二章 G4基因激活NF-κB的功能研究第79-111页
    1 前言第79-87页
        1.1 研究问题的由来第79页
        1.2 文献综述第79-86页
            1.2.1 MHC-Ⅳ区中的基因第79-82页
            1.2.2 NF-κB信号通路与炎症反应第82-85页
            1.2.3 G4基因的相关研究进展第85-86页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86-87页
    2 材料与方法第87-95页
        2.1 技术路线第87页
        2.2 材料第87-90页
            2.2.1 实验中所用细胞系第87页
            2.2.2 实验动物第87页
            2.2.3 菌株第87-88页
            2.2.4 载体第88-89页
            2.2.5 试剂和试剂盒第89页
            2.2.6 主要仪器设备第89-90页
        2.3 方法第90-95页
            2.3.1 载体构建第90-91页
            2.3.2 激光共聚焦成像第91-92页
            2.3.3 免疫组化第92-93页
            2.3.4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第93-94页
            2.3.5 主要分子生物学软件第94页
            2.3.6 主要数据库及在线分析工具第94-95页
    3 结果第95-105页
        3.1 G4是MHC-Ⅳ中激活NF-κB的基因第95-98页
            3.1.1 MHC-Ⅳ中候选基因的选择第95页
            3.1.2 候选基因对NF-κB的激活研究第95-96页
            3.1.3 过表达G4基因诱导p65入核第96-98页
        3.2 G4蛋白的分布特征第98-101页
            3.2.1 G4蛋白有膜分布趋势并与早期内涵体共定位第98-99页
            3.2.2 小鼠内源G4蛋白主要分布于膀胱和肺上皮细胞第99-101页
        3.3 G4基因激活NF-κB依赖IKK复合物而非TAK1复合物第101-105页
            3.3.1 G4基因激活NF-κB不能被TAK1复合物抑制剂阻断第102-103页
            3.3.2 G4基因激活NF-κB不能被TAK1(K63W)阻断第103-104页
            3.3.3 G4基因激活NF-κB依赖IKK复合物第104-105页
    4 讨论第105-109页
        4.1 关于本研究的思路第105页
        4.2 MHC-Ⅳ区中激活NF-κB信号通路基因的筛选第105-106页
        4.3 G4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及生理状态下的分布第106-107页
        4.4 G4基因激活NF-κB信号通路的途径第107-109页
    5 小结第109-111页
        5.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第109页
        5.2 本研究的创新点第109页
        5.3 本研究不足之处与进一步工作的建议第109-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29页
攻读学位期间撰写论文题录第129-130页
附录第130-140页
致谢第140-141页

论文共1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商业银行代理国库业务风险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伴NHL的副肿瘤性天疱疮一例及国内外文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