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1页 |
1 引言 | 第12-16页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6-22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6-20页 |
2.1.1 廉政的内涵 | 第16页 |
2.1.2 文化的内涵 | 第16-17页 |
2.1.3 廉政文化建设的内涵 | 第17页 |
2.1.4 廉政文化基本问题界定 | 第17-20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2.2.1 中国传统廉政文化思想 | 第20页 |
2.2.2 马克思主义廉政文化思想 | 第20-21页 |
2.2.3 西方廉政文化思想 | 第21-22页 |
3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廉政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 第22-27页 |
3.1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廉政思想文化建设 | 第22-23页 |
3.1.1 树立以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的公仆意识 | 第22页 |
3.1.2 发扬朴素廉洁的优良作风 | 第22-23页 |
3.1.3 提高党员干部对腐败问题的警惕性 | 第23页 |
3.2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廉政制度文化建设 | 第23-24页 |
3.2.1 以陕甘宁边区廉洁政府实施纲领为指引 | 第23-24页 |
3.2.2 以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民主监督机制为保障 | 第24页 |
3.2.3 以法治与德治、惩治与教育相结合的治理方法为依托 | 第24页 |
3.3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廉政行为文化建设 | 第24-27页 |
3.3.1 开展延安整风廉政教育活动规范干部行为 | 第24-25页 |
3.3.2 党员干部以身作则践行廉政 | 第25-26页 |
3.3.3 反对贪污浪费提升社会凝聚力 | 第26-27页 |
4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廉政文化建设成效与局限性 | 第27-31页 |
4.1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廉政文化建设的成效 | 第27-28页 |
4.1.1 有效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 第27页 |
4.1.2 逐步形成勤政廉洁的社会风尚 | 第27页 |
4.1.3 推进廉政建设制度化进程 | 第27-28页 |
4.1.4 崇廉尚洁赢得人民群众的广泛拥护 | 第28页 |
4.2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廉政文化建设的局限性 | 第28-31页 |
4.2.1 萌芽阶段的廉政文化建设未形成明确路径 | 第28-29页 |
4.2.2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廉政文化建设理论研究缺失 | 第29-30页 |
4.2.3 监督机制不完善影响规章制度执行实效力 | 第30页 |
4.2.4 物资匮乏限制廉政文化宣传工作有效开展 | 第30-31页 |
5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廉政文化建设的经验启示 | 第31-36页 |
5.1 加强理论研究以提升廉政文化引领力 | 第31-32页 |
5.1.1 正确认识廉政文化建设的理论主导权 | 第31页 |
5.1.2 将廉政文化核心理念内化为民众的基本价值遵循 | 第31-32页 |
5.2 加强制度建设以提升廉政文化保障力 | 第32-33页 |
5.2.1 发挥廉政制度的支撑作用 | 第32-33页 |
5.2.2 发挥廉政监督机制的保障作用 | 第33页 |
5.3 加强队伍建设以提升廉政文化执行力 | 第33-34页 |
5.3.1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是提升廉政文化执行力的基本前提 | 第33-34页 |
5.3.2 加强纪检监察部门队伍建设是提升廉政文化执行力的重要保障 | 第34页 |
5.4 加强载体建设以提升廉政文化传播力 | 第34-36页 |
5.4.1 加大对廉政文化建设的物资投入 | 第34-35页 |
5.4.2 加强网络等新媒体的建设 | 第35-36页 |
致谢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