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计划与经营决策论文

黑龙江省稻米加工企业战略联盟稳定性研究

摘要第10-11页
英文摘要第11-12页
1 引言第13-22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4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4-15页
        1.2.1 研究目的第14页
        1.2.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9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5-17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7-19页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第19页
    1.4 研究的内容第19-20页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20-22页
        1.5.1 研究的方法第20页
        1.5.2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20-22页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第22-26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22-23页
        2.1.1 稻米加工企业第22页
        2.1.2 企业战略联盟第22页
        2.1.3 企业战略联盟稳定性第22-23页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3-25页
        2.2.1 博弈理论第23-24页
        2.2.2 交易费用理论第24页
        2.2.3 企业竞争战略理论第24-25页
        2.2.4 组织学习理论第25页
    2.3 本章小结第25-26页
3 黑龙江省稻米加工企业战略联盟的现状与存在问题第26-37页
    3.1 黑龙江省稻米加工企业战略联盟的现状第26-33页
        3.1.1 黑龙江省稻米加工企业发展现状第26-28页
        3.1.2 黑龙江省稻米加工企业战略联盟规模第28页
        3.1.3 黑龙江省稻米加工企业战略联盟效益情况第28-32页
        3.1.4 黑龙江省稻米加工企业战略联盟技术创新情况第32-33页
    3.2 黑龙江省稻米加工企业战略联盟存在的问题第33-36页
        3.2.1 忽视联盟伙伴间的关系管理第33页
        3.2.2 联盟成员企业控制力不对称第33-34页
        3.2.3 联盟成员企业的收益不均衡第34页
        3.2.4 成员频繁出现机会主义行为第34-35页
        3.2.5 成员企业横向合作关系居多第35页
        3.2.6 成员企业注重短期利益回报第35-36页
    3.3 本章小结第36-37页
4 黑龙江省稻米加工企业战略联盟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第37-44页
    4.1 内部因素第37-41页
        4.1.1 伙伴选择匹配性第37-39页
        4.1.2 道德信任机制第39-40页
        4.1.3 企业文化契合度第40页
        4.1.4 利益分配机制第40-41页
    4.2 外部因素第41-43页
        4.2.1 自然因素第41-42页
        4.2.2 资本因素第42页
        4.2.3 政治法律第42页
        4.2.4 技术因素第42页
        4.2.5 市场因素第42-43页
    4.3 本章小结第43-44页
5 黑龙江省稻米加工企业战略联盟稳定性评价第44-59页
    5.1 基于层次分析模型实施评价第44-49页
        5.1.1 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第44-46页
        5.1.2 层次分析法第46页
        5.1.3 模型构建第46-47页
        5.1.4 确立层次分析模型的递阶关系第47-49页
        5.1.5 稻米加工企业战略联盟稳定性的测评流程第49页
    5.2 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第49-50页
    5.3 数据整理及处理第50-55页
        5.3.1 计算各因素权重第50-53页
        5.3.2 计算各层分值第53-55页
    5.4 数据处理结果分析第55-58页
        5.4.1 指标层处理结果分析第55-57页
        5.4.2 影响层处理结果分析第57-58页
    5.5 本章小结第58-59页
6 进一步增强黑龙江省稻米加工企业战略联盟稳定性的对策建议第59-63页
    6.1 正确选择联盟伙伴加强关系管理第59页
    6.2 建立详尽契约制度平衡成员控制力第59-60页
    6.3 保持成员企业间竞合关系平衡运行第60-61页
    6.4 建立风险防范机制提高运行效率第61页
    6.5 整合成员品牌增加纵向关系比重第61-62页
    6.6 促进联盟加工技术发展保障长效存续第62页
    6.7 本章小结第62-63页
7 结论与展望第63-64页
    7.1 主要结论第63页
    7.2 研究展望第63-64页
致谢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9页
附录第69-7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寒地稻田土壤供氮特性及供氮与产量的关系
下一篇:中国企业的母国制度资本与跨国并购绩效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