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现状及其思考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现状考察 | 第7-11页 |
第一节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现象的现状分析 | 第7-8页 |
一、拖欠工资问题依然严重 | 第7-8页 |
二、劳动密集型中小加工和建设施工行业欠薪问题突出 | 第8页 |
三、因拖欠劳动者报酬而引发的恶性事件日益突出 | 第8页 |
第二节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基本问题 | 第8-11页 |
一、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主体及认定 | 第9-10页 |
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客观行为类型 | 第10-11页 |
第二章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适用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 第11-16页 |
第一节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适用率较低 | 第11页 |
第二节 实践中低适用率带来的现实困境 | 第11-12页 |
第三节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适用率低的原因 | 第12-16页 |
一、入罪标准过于原则导致操作性差 | 第12-13页 |
二、刑事追诉环节较多、启动周期长 | 第13-14页 |
三、欠薪纠纷可通过其他途径解决 | 第14页 |
四、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立法的反思 | 第14-16页 |
第三章 克服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适用困境的司法途径 | 第16-19页 |
第一节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适用标准的理清 | 第16-18页 |
一、区分一般欠薪行为与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 | 第16页 |
二、明确构成要件准确界定犯罪 | 第16-17页 |
三、严格界定法定从宽情节 | 第17-18页 |
第二节 诉讼程序的合理化 | 第18-19页 |
第四章 规制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行为的社会途径 | 第19-22页 |
第一节 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联动效应 | 第19-20页 |
一、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 第19页 |
二、建立提前介入制度 | 第19-20页 |
三、建立完整的衔接工作监督制度 | 第20页 |
四、推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的法定化 | 第20页 |
第二节 落实劳资纠纷预防预警机制 | 第20-22页 |
结语 | 第22-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24页 |
致谢 | 第24-25页 |
作者简介 | 第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