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直流配电网建模与直流线路故障隔离测距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4 论文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多端柔性直流配电网运行原理 | 第16-32页 |
2.1 多端柔性直流配电网工作原理 | 第16-18页 |
2.1.1 多端系统连接方式 | 第16-17页 |
2.1.2 潮流转换原理 | 第17-18页 |
2.2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 | 第18-23页 |
2.2.1 工作原理 | 第18-20页 |
2.2.2 拓扑结构 | 第20-23页 |
2.3 直流断路器工作原理 | 第23-25页 |
2.4 系统保护分区与协调控制策略 | 第25-31页 |
2.4.1 换流器保护分区 | 第25-27页 |
2.4.2 系统级协调控制 | 第27-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RTDS建模与直流线路故障特性分析 | 第32-54页 |
3.1 RTDS/RSCAD模型搭建与仿真验证 | 第32-40页 |
3.1.1 仿真平台与系统参数 | 第32-33页 |
3.1.2 相关模块及其控制模块 | 第33-37页 |
3.1.3 仿真模型验证 | 第37-40页 |
3.2 单极接地故障分析与仿真 | 第40-45页 |
3.2.1 MMC接地方式对故障机制的影响 | 第40-41页 |
3.2.2 故障放电过程分析 | 第41-42页 |
3.2.3 RTDS/RSCAD仿真 | 第42-45页 |
3.3 双极短路故障分析与仿真 | 第45-49页 |
3.3.1 故障放电过程分析 | 第45-47页 |
3.3.2 RTDS/RSCAD仿真 | 第47-49页 |
3.4 换流器交流侧故障对直流线路的影响 | 第49-52页 |
3.4.1 交流侧故障特性分析 | 第49-52页 |
3.4.2 交流侧故障判据 | 第5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四章 直流线路短路故障识别与隔离 | 第54-67页 |
4.1 故障类型判据 | 第54-55页 |
4.1.1 单级接地故障判据 | 第54页 |
4.1.2 故障极判据 | 第54-55页 |
4.1.3 双极短路故障判据 | 第55页 |
4.2 基于方向信息的故障线路识别 | 第55-60页 |
4.2.1 双端信息故障线路判别 | 第56-57页 |
4.2.2 单端信息故障线路判别 | 第57-60页 |
4.3 故障隔离过程分析 | 第60-66页 |
4.3.1 双端信息隔离过程 | 第60-64页 |
4.3.2 单端信息隔离过程 | 第64-6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五章 直流线路短路故障测距 | 第67-77页 |
5.1 故障测距模块设计 | 第67-71页 |
5.1.1 单级接地故障测距模块 | 第67-69页 |
5.1.2 改进的故障测距模块 | 第69-71页 |
5.2 模块参数与放电电流参数 | 第71-74页 |
5.2.1 模块参数确定 | 第71-72页 |
5.2.2 放电电流参数识别 | 第72-74页 |
5.3 故障测距精度分析 | 第74-7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7-79页 |
1 结论 | 第77页 |
2 展望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