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视角下的张艾嘉电影女性形象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2页 |
一、选题的研究意义 | 第9页 |
二、张艾嘉电影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三、本文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第一章 张艾嘉的性别意识与身份 | 第12-24页 |
1.1 性别 | 第12-16页 |
1.1.1 性别与性别视角 | 第13-14页 |
1.1.2 张艾嘉的女性视角 | 第14-16页 |
1.2 张艾嘉:作为一个女性的身份 | 第16-24页 |
1.2.1 演员身份 | 第16-19页 |
1.2.2 作为导演 | 第19-22页 |
1.2.3 香港和台湾新电影运动的推动者 | 第22页 |
1.2.4 张艾嘉的第二文本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张艾嘉电影中的“她” | 第24-39页 |
2.1 向男权制度妥协的“她” | 第25-26页 |
2.1.1 选择隐忍的芸芸 | 第25-26页 |
2.2 女性意识开始觉醒的“她” | 第26-28页 |
2.2.1 走出家庭的嘉嘉 | 第27页 |
2.2.2 告别盲从的小渔 | 第27-28页 |
2.3 张扬女性主体意识的“她” | 第28-33页 |
2.3.1 挣脱传统束缚的小柔 | 第28-30页 |
2.3.2 追寻自我的“20 30 40” | 第30-32页 |
2.3.3 追求女性独立的育美和母亲 | 第32-33页 |
2.4 男女形象的解构与建构 | 第33-39页 |
2.4.1 男性神话的颠覆与解构 | 第33-37页 |
2.4.2 女性自我的主体性建构 | 第37-39页 |
第三章 张艾嘉:女性电影作者的身份建构 | 第39-45页 |
3.1 温情慈悲的生命哲学 | 第39-41页 |
3.2 人文主义关怀与现实主义精神 | 第41-43页 |
3.3 女性主义立场的书写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附录 | 第47-4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