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绪论 | 第8-13页 |
|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8-11页 |
|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 三、研究难点与解决方法 | 第11-13页 |
| 第一章 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溯源 | 第13-22页 |
| 第一节 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 第13-15页 |
| 一、资产阶级社会内部矛盾激化 | 第13-14页 |
| 二、工人阶级的觉醒及运动的高涨 | 第14-15页 |
| 第二节 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理论渊源 | 第15-22页 |
| 一、近代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 | 第15-17页 |
| 二、黑格尔追求绝对真理的认识论中的自由解放思想 | 第17-18页 |
| 三、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思想 | 第18-22页 |
| 第二章 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发展历程 | 第22-31页 |
| 第一节 初步探求时期 | 第22-25页 |
| 一、博士论文时期——对自由的渴求 | 第22-23页 |
| 二、德法年鉴时期——从政治解放到人的解放 | 第23-25页 |
| 第二节 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逐步成型时期 | 第25-28页 |
| 一、对政治经济学的深刻批判——《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 第25页 |
| 二、无产阶级作为人类解放领导力量的进一步确证——《神圣家族》 .. 18三、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正式形成——《德意志意识形态》 | 第25-26页 |
| 三、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正式形成——《德意志意识形态》 | 第26-27页 |
| 四、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公开发表——《共产党宣言》 | 第27-28页 |
| 第三节 进一步完善时期 | 第28-31页 |
| 一、理论与实践的初步结合 | 第28-29页 |
| 二、人类解放思想的成熟与科学论证 | 第29-30页 |
| 三、马克思晚年对人类解放思想的发展 | 第30-31页 |
| 第三章 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内容 | 第31-42页 |
| 第一节 人类解放的内涵 | 第31-34页 |
| 一、现实的人及其本质 | 第31-32页 |
| 二、人类解放的三个层次 | 第32-34页 |
| 第二节 人类解放的实现条件 | 第34-39页 |
| 一、无产阶级的领导 | 第35页 |
| 二、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和物质材料的极大丰富 | 第35-38页 |
| 三、人类交往关系的普遍发展 | 第38-39页 |
| 第三节 人类解放的核心宗旨 | 第39-42页 |
| 一、人的现实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 第39-40页 |
| 二、个体与类的内在统一 | 第40页 |
| 三、每个人个性的自由发展与全面解放 | 第40-42页 |
| 第四章 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在当代的发展及其现实意义 | 第42-53页 |
| 第一节 马克思之后学者对其人类解放思想的发展与改造 | 第42-49页 |
| 一、卢卡奇的消除物化的人类解放思想 | 第42-44页 |
| 二、布洛赫的希望哲学和人类解放的价值取向理论 | 第44-46页 |
| 三、马尔库塞的乌托邦式解放美学 | 第46-47页 |
| 四、拉克劳与墨菲的激进多元的民主立场 | 第47-49页 |
| 第二节 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现实意义 | 第49-53页 |
| 一、经济解放迫在眉睫 | 第49-50页 |
| 二、政治解放刻不容缓 | 第50-51页 |
| 三、精神解放任重道远 | 第51-52页 |
| 四、人的世界解放步履维艰 | 第52-53页 |
| 结语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