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学论文--空间物理论文--外层空间日地关系物理论文--星际磁场和太阳风论文

冕羽结构光谱学诊断及近地太阳风性质与源区关系的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一章 引言第12-32页
    1.1 太阳的基本参数第12-13页
    1.2 太阳大气第13-19页
        1.2.1 光球层第13-15页
        1.2.2 色球层第15页
        1.2.3 过渡区第15-16页
        1.2.4 日冕第16-19页
    1.3 太阳辐射第19-26页
        1.3.1 太阳辐射概述第19-20页
        1.3.2 日冕辐射第20-21页
        1.3.3 太阳上层大气原子物理学过程第21-26页
    1.4 太阳磁场第26-29页
        1.4.1 太阳磁场的观测第26-27页
        1.4.2 太阳日冕大尺度磁场模型第27-29页
    1.5 太阳风第29-30页
    1.6 日冕加热和太阳风加速之谜第30-31页
    1.7 论文简介第31-32页
第二章 与本论文相关的研究进展第32-54页
    2.1 冕羽第32-43页
        2.1.1 冕羽结构的形态特征第32-34页
        2.1.2 冕羽结构的物理性质第34-39页
        2.1.3 冕羽结构的出流信息及其对太阳风的贡献研究概述第39-43页
    2.2 太阳风源区及太阳风性质与源区关系第43-54页
        2.2.1 太阳风的源区第43-45页
        2.2.2 太阳风性质与源区的关系第45-54页
第三章 仪器和数据处理方法第54-86页
    3.1 太阳大气的极紫外和远紫外波段观测概述第54-58页
    3.2 Hinode卫星第58-78页
        3.2.1 Hinode卫星概述第58-62页
        3.2.2 EIS极紫外光谱仪第62-64页
        3.2.3 EIS数据处理和校正第64-78页
    3.3 其他仪器第78-83页
        3.3.1 SOHO卫星第78-79页
        3.3.2 SDO卫星第79-82页
        3.3.3 ACE卫星第82-83页
    3.4 谱线的绝对定标与误差分析第83-86页
        3.4.1 谱线的绝对定标方法第83-84页
        3.4.2 EIS光谱学观测误差分析第84-86页
第四章 冕羽结构的极紫外光谱学诊断第86-108页
    4.1 研究背景第86-87页
    4.2 观测事例和数据分析方法第87-94页
    4.3 冕羽结构在不同温度谱线下形态特征和背景冕洞辐射对其观测的影响第94-98页
    4.4 冕羽结构密度、温度、非热宽度的诊断第98-100页
    4.5 冕羽结构出流速度的研究第100-105页
    4.6 结论和讨论第105-108页
第五章 近地太阳风源区分布及太阳风性质与源区类型的关系第108-128页
    5.1 研究背景第108-110页
    5.2 数据来源和太阳风源区足点追踪方法及源区类型分类原则第110-116页
    5.3 近地太阳风源区分布和不同源区太阳风性质差异及随太阳活动的演化第116-122页
    5.4 近地低速太阳风源区分布和不同源区低速太阳风性质差异及随太阳活动的演化第122-124页
    5.5 结论和讨论第124-128页
第六章 总结和工作展望第128-132页
附录 A杂散光对冕洞区日冕谱线光谱学观测影响的评估第132-146页
    A.1 背景介绍第132-134页
    A.2 观测和数据处理方法第134-140页
    A.3 结果第140-142页
    A.4 结论和讨论第142-146页
参考文献第146-164页
致谢第164-166页
发表文章目录第166页

论文共1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台湾地区之休闲农业区规划研究及其对广东省启示
下一篇:村落仪式中的民间组织与权力--安顺屯堡“抬菩萨”传统的人类学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