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燃气烤炉性能分析及安全评价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1.1.1 课题来源 | 第11-12页 |
1.1.2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户外烤炉的介绍及安全使用要求 | 第13-16页 |
1.2.1 户外燃气烤炉的介绍 | 第13-14页 |
1.2.2 烟气排放浓度要求 | 第14-15页 |
1.2.3 户外燃气烤炉安全装置 | 第15-16页 |
1.3 户外燃气烤炉的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基本工作 | 第18-20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燃烧过程数学模型和污染物生成机理 | 第21-36页 |
2.1 基本控制方程 | 第21-24页 |
2.2 湍流模型 | 第24-28页 |
2.2.1 几种湍流模型介绍 | 第24-27页 |
2.2.2 湍流模型选择及应用场合 | 第27-28页 |
2.3 燃烧反应模型 | 第28-31页 |
2.4 传热模型 | 第31-32页 |
2.4.1 对流传热与热传导 | 第31-32页 |
2.4.2 热辐射 | 第32页 |
2.5 污染物的生成机理 | 第32-35页 |
2.5.1 CO的生成机理 | 第32-34页 |
2.5.2 NO_x的生成机理 | 第34-3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户外燃气烤炉的数值模拟 | 第36-56页 |
3.0 CFD技术及FLUENT介绍 | 第36-37页 |
3.1 户外燃气烤炉的结构简介 | 第37-38页 |
3.2 户外燃气烤炉的几何特征和三维建模 | 第38-39页 |
3.3 计算网格划分 | 第39-40页 |
3.4 设置边界条件 | 第40-41页 |
3.5 数值模拟过程 | 第41-43页 |
3.5.1 定义求解器 | 第41页 |
3.5.2 设置组分传输与反应 | 第41-42页 |
3.5.4 设置求解参数 | 第42-43页 |
3.6 模拟结果 | 第43-45页 |
3.7 多压力工况户外燃气烤炉温度分布 | 第45-51页 |
3.7.1 多压力工况温度分布模拟结果 | 第45-47页 |
3.7.2 多压力工况温度分布结果分析 | 第47-51页 |
3.8 多压力工况户外燃气烤炉气体速率特性 | 第51-55页 |
3.8.1 多压力工况速率特性模拟结果 | 第52-53页 |
3.8.2 多压力工况速率特性结果分析 | 第53-55页 |
3.9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四章 燃烧污染物的模拟 | 第56-74页 |
4.1 污染物模型 | 第56页 |
4.2 燃烧污染物模拟结果 | 第56-60页 |
4.2.1 CO模拟结果 | 第56-58页 |
4.2.2 NO模拟结果 | 第58-60页 |
4.3 多压力工况CO模拟 | 第60-65页 |
4.3.1 多压力工况CO模拟结果 | 第60-61页 |
4.3.2 多压力工况CO模拟分析 | 第61-65页 |
4.4 多压力工况NO模拟 | 第65-70页 |
4.4.1 多压力工况NO模拟结果 | 第65-66页 |
4.4.2 多压力工况NO模拟分析 | 第66-70页 |
4.5 控制污染物的方法 | 第70-7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五章 户外燃气烤炉的试验验证 | 第74-88页 |
5.1 前言 | 第74页 |
5.2 试验设计与组成 | 第74-79页 |
5.2.1 试验原理 | 第74页 |
5.2.2 试验现场布置 | 第74-75页 |
5.2.3 试验设备及装置 | 第75-78页 |
5.2.4 燃气成分 | 第78-79页 |
5.3 户外燃气烤炉烤面温度分布试验研究 | 第79-83页 |
5.3.1 炉具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80-82页 |
5.3.2 炉具模拟与试验数据的对比 | 第82-83页 |
5.4 户外燃气烤炉热工性能特性试验研究 | 第83-86页 |
5.4.1 试验参数与结果 | 第84页 |
5.4.2 结果分析与结论 | 第84-8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6-88页 |
第六章 户外烧烤过程的安全评价 | 第88-99页 |
6.1 层次分析法的原理 | 第88-91页 |
6.2 户外烧烤过程的安全评价体系的建立 | 第91-98页 |
6.2.1 构造判断矩阵与确定权重 | 第91-93页 |
6.2.2 求解最大特征向量的近似解 | 第93-94页 |
6.2.3 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 第94-95页 |
6.2.4 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 第95-98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99-102页 |
成果和结论 | 第99-100页 |
研究展望 | 第100-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6页 |
附录 | 第106-10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8-109页 |
致谢 | 第109-110页 |
附件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