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思维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问题设计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绪论 | 第10-19页 |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0-12页 |
| (一)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 第10页 |
| (二)问题设计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 | 第10-11页 |
| (三)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 第11-12页 |
|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2-13页 |
| (一)研究思路 | 第12页 |
| (二)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1.案例分析法 | 第12-13页 |
| 2.观察法 | 第13页 |
| 3.访谈法 | 第13页 |
| 三、研究意义 | 第13页 |
| (一)理论意义 | 第13页 |
| (二)实践意义 | 第13页 |
| 四、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 (一)面向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理论 | 第13-14页 |
| (二)面向思维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 | 第14-16页 |
| 1.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第15页 |
| 2.面向思维能力培养的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 第15-16页 |
| (三)面向思维能力培养的数学问题设计 | 第16-17页 |
| 1.数学问题设计的原则 | 第16-17页 |
| 2.数学问题设计的问题类型 | 第17页 |
| (四)述评 | 第17-18页 |
| 五、核心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 (一)思维能力 | 第18页 |
| (二)数学问题设计 | 第18-19页 |
| 第一章 小学数学问题设计原则与策略 | 第19-24页 |
| 一、问题设计原则 | 第19-21页 |
| (一)趣味性 | 第19页 |
| (二)开放性 | 第19-20页 |
| (三)科学性 | 第20页 |
| (四)启发性 | 第20-21页 |
| (五)层次性 | 第21页 |
| 二、问题设计策略 | 第21-24页 |
| (一)提升数学问题设计理论水平 | 第22页 |
| (二)关注小学数学教材和学情 | 第22页 |
| (三)强调问题情境与小学生生活的联系 | 第22-23页 |
| (四)重视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 第23-24页 |
| 第二章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分析 | 第24-34页 |
| 一、教材编排体系分析 | 第24-27页 |
| (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 第24-25页 |
| (二) 《Shaping Maths》 | 第25-26页 |
| (三)小结 | 第26-27页 |
| 二、知识点分析 | 第27-32页 |
| (一)《数的组成》 | 第27-28页 |
| (二)《Number Bonds》 | 第28-30页 |
| (三)小结 | 第30-32页 |
| 三、学习活动设计 | 第32-34页 |
| (一)《猜数》 | 第32页 |
| (二)《Tap Tap!》 | 第32-33页 |
| (三)小结 | 第33-34页 |
| 第三章 小学数学问题设计及效果分析 | 第34-53页 |
| 一、问题设计典型案例 | 第34-44页 |
| (一)《10 以内数的比较》问题设计 | 第34-37页 |
| 1.教学内容分析 | 第34-35页 |
| 2.问题设计 | 第35-37页 |
| (二)《10 以内数的加法》问题设计 | 第37-41页 |
| 1.教学内容分析 | 第37-39页 |
| 2.问题设计 | 第39-41页 |
| (三)《位置与数量》问题设计 | 第41-44页 |
| 1.教学内容分析 | 第41-42页 |
| 2.问题设计 | 第42-44页 |
| 二、效果分析 | 第44-51页 |
| (一)使用本研究中所设计问题的学习效果分析 | 第44-47页 |
| (二)使用教材中已有问题的学习效果分析 | 第47-50页 |
| (三)学习效果的对比分析 | 第50-51页 |
| 三、反思 | 第51-53页 |
| 结语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 附录A | 第57-72页 |
| 附录B | 第72-73页 |
| 附录C | 第73-75页 |
| 致谢 | 第75-76页 |
| 作者简历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