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锂离子电池热分析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4页 |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0-13页 |
1.1.2 锂离子电池热分析的意义 | 第13-14页 |
1.2 锂离子电池热分析的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2.1 单体锂离子电池热分析现状 | 第14-16页 |
1.2.2 电池组热管理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锂离子电池热分析理论基础 | 第20-36页 |
2.1 锂离子电池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2.1.1 锂离子电池分类及结构 | 第20-22页 |
2.1.2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22-23页 |
2.2 锂离子电池热模型 | 第23-31页 |
2.2.1 电化学-热耦合模型简介 | 第23-24页 |
2.2.2 一维电化学模型 | 第24-27页 |
2.2.3 电池集总热模型 | 第27-30页 |
2.2.4 电化学模型与热模型耦合 | 第30-31页 |
2.3 锂离子电池组热管理论基础 | 第31-35页 |
2.3.1 锂离子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分类 | 第31-34页 |
2.3.2 锂离子热管理设计的基本步骤 | 第34-3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单体锂离子电池电化学-热分析 | 第36-60页 |
3.1 单体锂离子电池电化学特性分析 | 第36-43页 |
3.1.1 锂离子电池一维物理模型构建 | 第36-37页 |
3.1.2 锂离子一维模型方程的建立 | 第37-38页 |
3.1.3 锂离子电池一维模型材料参数 | 第38页 |
3.1.4 锂离子电池充、放电特性分析 | 第38-43页 |
3.2 锂离子单体电池的热分析 | 第43-51页 |
3.2.1 锂离子电池的物理模型 | 第44-45页 |
3.2.2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45-49页 |
3.2.3 单体锂离子电池产热量估计 | 第49-51页 |
3.3 风冷条件下的单体锂离子电池热行为 | 第51-59页 |
3.3.1 锂离子电池物理模型 | 第52-53页 |
3.3.2 模型的控制方程 | 第53-54页 |
3.3.3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54-5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四章 锂离子电池组风冷散热分析 | 第60-80页 |
4.1 锂离电池组风冷散热模型建立 | 第60-63页 |
4.1.1 风冷系统的几何模型 | 第61-62页 |
4.1.2 风冷系统的数学模型 | 第62-63页 |
4.2 网格划分与计算条件设定 | 第63-66页 |
4.2.1 几何模型网格划分 | 第63-64页 |
4.2.2 计算条件设定 | 第64-66页 |
4.3 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66-79页 |
4.3.1 散热系统内速度场分析 | 第68-69页 |
4.3.2 散热系统内温度场分析 | 第69-71页 |
4.3.3 入口条件对电池散热效果的影响 | 第71-7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0-82页 |
5.1 结论 | 第80-81页 |
5.2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