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线虫病害病原鉴定与生物学研究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9-13页 |
1 国外花生线虫病害研究概况 | 第9-11页 |
1.1 花生根结线虫病 | 第9页 |
1.2 花生茎线虫病 | 第9-10页 |
1.3 花生根腐线虫病 | 第10页 |
1.4 花生中环线虫病 | 第10-11页 |
2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1-12页 |
2.1 花生根结线虫病 | 第11-12页 |
2.2 花生茎线虫病 | 第12页 |
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第二章 花生根腐线虫病的病原种类及其生物学 | 第13-4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3-20页 |
1.1 症状观察与标本采集 | 第13页 |
1.2 线虫的分离与病组织染色 | 第13-14页 |
1.3 线虫杀死与固定 | 第14-15页 |
1.4 线虫形态特征观察 | 第15页 |
1.5 线虫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15-16页 |
1.6 线虫的纯化培养与致病性测定 | 第16-18页 |
1.7 线虫的胚胎发育观察 | 第18页 |
1.8 温度对线虫繁殖力的影响 | 第18页 |
1.9 线虫的越冬及抗冻性观察 | 第18-20页 |
1.10 寄主范围测试 | 第20页 |
2 结果 | 第20-44页 |
2.1 线虫种类鉴定 | 第20-31页 |
2.2 花生根腐线虫病症状与病原线虫致病性 | 第31-34页 |
2.3 短尾根腐线虫生物学 | 第34-44页 |
3 讨论 | 第44-47页 |
3.1 根腐线虫种类鉴定与致病性 | 第44页 |
3.2 短尾根腐线虫生物学 | 第44-47页 |
第三章 花生根结线虫病诊断与病原鉴定 | 第47-5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7-48页 |
1.1 症状观察与标本采集 | 第47页 |
1.2 线虫的分离与病组织染色 | 第47页 |
1.3 线虫杀死与固定 | 第47页 |
1.4 线虫形态特征观察 | 第47页 |
1.5 线虫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47-48页 |
2 结果 | 第48-53页 |
2.1 症状描述 | 第48-49页 |
2.2 根结线虫形态学鉴定 | 第49-51页 |
2.3 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51-53页 |
2.4 分类地位 | 第53页 |
3 讨论 | 第53-54页 |
第四章 花生的其他病原线虫种类鉴定 | 第54-6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4-55页 |
1.1 症状观察与标本采集 | 第54页 |
1.2 线虫的分离与病组织染色 | 第54页 |
1.3 线虫杀死与固定 | 第54页 |
1.4 线虫形态特征观察 | 第54页 |
1.5 线虫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54-55页 |
2 结果 | 第55-60页 |
2.1 环科线虫引起的花生病害及病原鉴定 | 第55-57页 |
2.2 寄生于花生的肾形线虫鉴定 | 第57-60页 |
3 讨论 | 第60-61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1-62页 |
1 本研究的主要成果 | 第61页 |
2 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附录:De Man公式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