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3 简要述评 | 第17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7-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4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作业成本法的相关理论 | 第20-30页 |
2.1 作业成本法的产生背景 | 第20-21页 |
2.2 作业成本法的原理及核心思想 | 第21页 |
2.3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体系 | 第21-25页 |
2.3.1 资源 | 第22页 |
2.3.2 作业 | 第22-23页 |
2.3.3 成本动因 | 第23-24页 |
2.3.4 作业链与价值链 | 第24-25页 |
2.4 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流程 | 第25-27页 |
2.5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对比 | 第27-30页 |
第三章 高新技术企业的相关理论 | 第30-35页 |
3.1 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和特点 | 第30页 |
3.1.1 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 | 第30页 |
3.1.2 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 | 第30页 |
3.2 高新技术企业生命周期的剖析 | 第30-34页 |
3.2.1“硅谷”模 式--技 术创业角度划分生命周期 | 第31页 |
3.2.2“VC”模 式-- 风险投资角度划分生命周期 | 第31-32页 |
3.2.3 两种划分模式的综合比较 | 第32-34页 |
3.3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支出分析 | 第34-35页 |
第四章 A高新技 术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分析 | 第35-44页 |
4.1 A企业概述 | 第35-38页 |
4.1.1 A企 业基本情况 | 第35页 |
4.1.2 A企 业组织结构 | 第35-36页 |
4.1.3 A企 业销售情况、研发费用和制造费用现状 | 第36-38页 |
4.2 A企业成本管理现状 | 第38-39页 |
4.3 A企业成本管理取得的成绩 | 第39-42页 |
4.3.1 有利于部分成本的控制管理 | 第39-40页 |
4.3.2 操作简便, 易于核算 | 第40-41页 |
4.3.3 有利于企业生产经营决策 | 第41页 |
4.3.4 建立了一种简单业绩考核的标准 | 第41页 |
4.3.5 有利于存货的计价 | 第41-42页 |
4.4 A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42-44页 |
4.4.1 容易致使管理层短视行为 | 第42-43页 |
4.4.2 制造费用的核算出入较大 | 第43页 |
4.4.3 一味追求降低成本会导致其他方面出现问题 | 第43页 |
4.4.4 对研发成本关注较少 | 第43-44页 |
第五章 A高新技 术企业作业成本法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 第44-68页 |
5.1 A企业引入作业成本法的原因 | 第44-47页 |
5.2 A企业引入作业成本法的条件 | 第47-48页 |
5.3 A企业作业成本法体系的构建 | 第48-50页 |
5.3.1 对生产成本的设计 | 第49页 |
5.3.2 对研发费用的设计 | 第49-50页 |
5.4 A企业作业成本法的应用过程 | 第50-57页 |
5.4.1 了解生产业务流程 | 第50-51页 |
5.4.2 确认作业、作业中心 ,选 择成本动因 | 第51-52页 |
5.4.3 归集成本库费用 | 第52-53页 |
5.4.4 统计产品成本动因数量 | 第53-54页 |
5.4.5 计算成本动因分摊率 | 第54-55页 |
5.4.6 计算产品成本 | 第55-56页 |
5.4.7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计算结果比较 | 第56-57页 |
5.5 A企业作业成本法应用结果分析 | 第57-68页 |
5.5.1 A企 业应用作业成本法的特点 | 第57-58页 |
5.5.2 A企 业应用作业成本法取得的成效 | 第58-62页 |
5.5.3 A企 业应用作业成本法的不足之处 | 第62-64页 |
5.5.4 A企 业实施作业成本法的保障措施 | 第64-65页 |
5.5.5 启示 | 第65-68页 |
第六章 结论展望 | 第68-70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8页 |
6.2 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