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第10-11页 |
前言 | 第11-15页 |
研究现状、成果 | 第11-13页 |
研究目的、方法 | 第13-15页 |
第一部分:三合一纳米载体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 第15-29页 |
1.1 对象和方法 | 第16-20页 |
1.1.1 材料 | 第16-17页 |
1.1.2 方法 | 第17-20页 |
1.2 结果 | 第20-25页 |
1.2.1 三合一纳米载体的制备 | 第20-21页 |
1.2.2 新型纳米载体的表征 | 第21-23页 |
1.2.3 纳米药物载体的载药量、包封率与体外药物释放 | 第23-25页 |
1.3 讨论 | 第25-28页 |
1.3.1 三合一纳米载体的制备及表征 | 第25-27页 |
1.3.2 共载17-AAG与Torin2纳米载体的体外药物释放 | 第27-28页 |
1.4 小结 | 第28-29页 |
第二部分:三合一纳米载体的体外作用研究 | 第29-57页 |
2.1 对象和方法 | 第30-38页 |
2.1.1 材料 | 第30-32页 |
2.1.2 方法 | 第32-38页 |
2.2 结果 | 第38-53页 |
2.2.1 ATC细胞经17-AAG和Torin2作用后的细胞存活分析 | 第38-42页 |
2.2.2 17-AAG和Torin2联合指数CI值的计算 | 第42-45页 |
2.2.3 共聚焦显微镜实验 | 第45-46页 |
2.2.4 流式细胞术实验 | 第46-49页 |
2.2.5 核素纳米药物载体的ATC细胞胞内摄取定量实验 | 第49-50页 |
2.2.6 新型纳米药物载体对ATC细胞增值抑制率的检测 | 第50-53页 |
2.3 讨论 | 第53-56页 |
2.3.1 17-AAG、Torin2单独及联合应用后的抗肿瘤特性 | 第53-54页 |
2.3.2 纳米载体的主动靶向验证 | 第54-55页 |
2.3.3 核素纳米药物载体的ATC细胞胞内摄取定量实验 | 第55页 |
2.3.4 新型纳米药物载体对ATC细胞增值抑制率的检测 | 第55-56页 |
2.4 小结 | 第56-57页 |
结论 | 第57页 |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62-63页 |
综述 | 第63-72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致谢 | 第72-74页 |
个人简历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