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财政支持力度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 ·选题的背景和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 ·选题背景 | 第9页 |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 ·政府财政支持农村养老保险的必要性分析 | 第10-12页 |
| ·政府财政支持农村养老保险的可行性分析 | 第12-14页 |
| ·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 第14-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结构安排 | 第15-16页 |
|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16-17页 |
|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6页 |
| ·不足之处 | 第16-17页 |
| 第2章 政府财政支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理论依据 | 第17-21页 |
|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属性 | 第17-18页 |
| ·政府财政参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理论依据 | 第18-21页 |
|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具有准公共物品和优值品特征 | 第19页 |
|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市场“失灵”,需要公共财政参与 | 第19-20页 |
| ·支持农村养老保险建设是公共财政性质和职能的体现 | 第20-21页 |
| 第3章 国外经验借鉴 | 第21-26页 |
| ·外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财政责任介绍 | 第21-24页 |
| ·德国农村养老保险中的财政责任 | 第21-22页 |
| ·日本农村养老保险中的财政责任 | 第22-24页 |
| ·国外农村养老中的财政支持对我国的启示 | 第24-26页 |
| ·国家财政在农村养老保险中占主导作用 | 第24-25页 |
|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 第25-26页 |
| 第4章 我国财政支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历程 | 第26-29页 |
| ·财政支持缺失阶段(1949 年-2008 年) | 第26-28页 |
| ·改革开放前农村家庭养老保障时期 | 第26-27页 |
| ·改革开放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探索时期 | 第27-28页 |
| ·财政支持逐步归位阶段(2009 年至今) | 第28-29页 |
| 第5章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供求缺口分析 | 第29-49页 |
| ·农民个人缴费能力预测 | 第29-33页 |
| ·农民投保条件 | 第29页 |
| ·个人缴费能力测算 | 第29-33页 |
|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需求静态分析 | 第33页 |
|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需求长期趋势分析 | 第33-43页 |
| ·未来30 年农村人口情况预测 | 第34-35页 |
| ·未来30 年的财政收入测算 | 第35-37页 |
| ·未来30 年农村养老供求分析 | 第37-43页 |
| ·最优财政补贴比例的确定 | 第43-48页 |
| ·养老账户缺口完全由中央财政补贴情况分析 | 第44-46页 |
| ·养老账户缺口完全由地方财政补贴情况分析 | 第46-48页 |
| ·小结 | 第48-49页 |
| 第6章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财政支持政策建议 | 第49-53页 |
|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财政补贴现状及评价 | 第49-51页 |
| ·对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财政支持的建议 | 第51-53页 |
| ·明确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财政的补贴责任 | 第51页 |
| ·科学计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的财政负担能力 | 第51-52页 |
| ·合理选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的财政补贴方式 | 第52页 |
| ·在基金管理中选取“省管县”的财政管理体制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学术论文 | 第56-57页 |
| 附录 | 第57-64页 |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