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焊接、金属切割及金属粘接论文--钎焊论文

纳米结构Bi2Te2.7Se0.3热电材料钎焊工艺及机理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4页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热电效应及基本原理第12-14页
        1.2.1 塞贝克(Seebeck)效应第12-13页
        1.2.2 帕尔贴(Peltier)效应第13-14页
        1.2.3 汤姆逊(Thomson)效应第14页
    1.3 热电材料的性能参数第14-15页
        1.3.1 塞贝克(Seebeck)系数第14-15页
        1.3.2 电导率σ第15页
        1.3.3 热导率κ第15页
    1.4 优化热电材料性能的方法第15-17页
        1.4.1 降低晶格热导率第16页
        1.4.2 提高功率因子第16-17页
    1.5 Bi_2Te_3基热电材料研究现状第17-22页
        1.5.1 Bi_2Te_3基热电材料的制备第17-20页
        1.5.2 Bi_2Te_3基热电材料的连接第20-22页
    1.6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第22-24页
第2章 试验材料、设备及方法第24-30页
    2.1 试验材料第24页
    2.2 试验设备第24-26页
        2.2.1 熔炼设备第24-25页
        2.2.2 熔融旋淬设备第25页
        2.2.3 热压烧结设备第25页
        2.2.4 真空钎焊连接设备第25-26页
        2.2.5 电阻蒸镀设备第26页
    2.3 试验过程第26-28页
        2.3.1 Bi_2Te_(2.7)Se_(0.3)块体热电材料的制备第26页
        2.3.2 钎焊工艺流程及参数第26-28页
    2.4 微观组织分析及性能测试第28-30页
        2.4.1 微观组织分析第28页
        2.4.2 同步热分析测试第28页
        2.4.3 力学性能测试第28-30页
第3章 Bi_2Te_(2.7)Se_(0.3)块体制备及性能表征第30-45页
    3.1 引言第30页
    3.2 Bi_2Te_(2.7)Se_(0.3)熔炼铸锭的制备第30-32页
        3.2.1 熔炼铸锭的纳米压痕测试第31-32页
    3.3 Bi_2Te_(2.7)Se_(0.3)薄带的制备第32-38页
        3.3.1 薄带的组织形貌观察第32-34页
        3.3.2 薄带的成分分析第34-36页
        3.3.3 薄带的XRD分析第36页
        3.3.4 薄带的热分析第36-38页
    3.4 热压烧结制备Bi_2Te_(2.7)Se_(0.3)块体材料第38-43页
        3.4.1 块体材料表面形貌观察第39-40页
        3.4.2 块体材料的成分分析第40页
        3.4.3 块体材料XRD分析第40-41页
        3.4.4 块体材料密度测量第41页
        3.4.5 块体材料纳米压痕测试第41-42页
        3.4.6 块体材料热电性能测试第42-43页
    3.5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4章 Bi_2Te_(2.7)Se_(0.3)热电材料与Cu的钎焊界面结构及性能分析第45-62页
    4.1 引言第45页
    4.2 Bi_2Te_(2.7)Se_(0.3)热电材料与Cu的直接钎焊第45-48页
    4.3 Bi_2Te_(2.7)Se_(0.3)热电材料的表面镀膜钎焊第48-50页
        4.3.1 Bi_2Te_(2.7)Se_(0.3)热电材料的表面镀Co钎焊第48页
        4.3.2 Bi_2Te_(2.7)Se_(0.3)热电材料的表面镀Ti钎焊第48-49页
        4.3.3 Bi_2Te_(2.7)Se_(0.3)热电材料的表面镀Ni钎焊第49-50页
    4.4 Bi_2Te_(2.7)Se_(0.3)热电材料与Cu的钎焊接头典型界面结构分析第50-56页
    4.5 钎焊工艺参数对接头界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第56-61页
        4.5.1 钎焊温度对接头界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第56-58页
        4.5.2 保温时间对接头界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第58-61页
    4.6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5章 钎焊接头界面反应机制及热力学分析第62-67页
    5.1 引言第62页
    5.2 钎焊接头界面反应的热力学计算第62-63页
    5.3 钎焊接头界面演化过程第63-64页
    5.4 钎焊接头断裂机制分析第64-66页
    5.5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结论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第73-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条件句中日对比研究--以「ナヲ」为中心
下一篇:氢氧化镁脱硫脱硝新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