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蚕桑论文--桑论文--桑树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虫害论文

混腔室茧蜂的寄主选择与发育策略及其对桑螟的营养与免疫调控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1章 绪论第18-28页
    1.1 寄生蜂概述第18-19页
        1.1.1 寄生蜂生活史策略第18-19页
        1.1.2 寄生模式第19页
    1.2 寄生蜂寄主取食方式第19-20页
        1.2.1 血淋巴取食第19-20页
        1.2.2 寄主组织取食第20页
        1.2.3 啮后取食第20页
    1.3 寄生蜂的寄主质量评价第20-23页
        1.3.1 寄主与寄生蜂协同发育第21页
        1.3.2 寄主龄期选择第21-23页
    1.4 寄主被寄生后体内营养物质的变化第23-24页
        1.4.1 寄主被寄生后血淋巴中糖类物质变化第23-24页
        1.4.2 寄主被寄生后血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变化第24页
        1.4.3 寄主被寄生后脂质含量变化第24页
    1.5 寄生调控第24-25页
        1.5.1 寄主被寄生后发育调控第25页
        1.5.2 寄主被寄生后免疫调控第25页
        1.5.3 转录组技术分析寄主免疫基因表达第25页
    1.6 桑螟-混腔室茧蜂概述第25-26页
    1.7 研究目的与主要内容第26-28页
        1.7.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6页
        1.7.2 研究内容第26页
        1.7.3 技术路线第26-28页
第2章 桑螟幼虫龄期对混腔室茧蜂寄主选择及子代发育适合度的影响第28-39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9-31页
        2.1.1 供试虫源第29页
        2.1.2 供试植物第29-30页
        2.1.3 非选择性实验第30页
        2.1.4 选择性实验第30页
        2.1.5 数据分析第30-31页
    2.2 结果第31-36页
        2.2.1 非选择性实验第31-34页
        2.2.2 混腔室茧蜂子代寿命及体型大小第34-36页
        2.2.3 选择性实验第36页
    2.3 讨论第36-38页
    2.4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3章 幼虫啮出后取食寄主的行为特征及其对混腔室茧蜂发育适合度的影响第39-47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9-41页
        3.1.1 供试昆虫第39页
        3.1.2 统计软件第39页
        3.1.3 实验方法第39-40页
        3.1.4 寄生蜂幼虫啮出后取食寄主的动态跟踪第40页
        3.1.5 不同啮出后取食处理对混腔室茧蜂适合度的影响第40-41页
    3.2 结果第41-44页
        3.2.1 寄生蜂幼虫啮出后取食寄主的动态跟踪第41-43页
        3.2.2 不同啮出后取食处理对混腔室茧蜂适合度的影响第43-44页
    3.3 讨论第44-46页
    3.4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4章 混腔室茧蜂寄生对寄主桑螟幼虫体重及血淋巴中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第47-56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48页
        4.1.1 供试虫源第48页
        4.1.2 被寄生寄主的获得第48页
        4.1.3 桑螟被寄生后生长发育情况测定第48页
    4.2 寄主血淋巴中总糖、海藻糖、蛋白质浓度的测定第48-49页
        4.2.1 桑螟血淋巴的收集第48页
        4.2.2 血淋巴总糖含量测定第48页
        4.2.3 血淋巴海藻糖测定第48页
        4.2.4 血淋巴中蛋白质测定第48-49页
    4.3 统计分析第49页
    4.4 结果分析第49-52页
        4.4.1 桑螟被寄生后体重增长情况第49-50页
        4.4.2 桑螟幼虫血淋巴中总糖浓度测定第50-51页
        4.4.3 桑螟幼虫血淋巴中海藻糖浓度测定第51-52页
        4.4.4 桑螟幼虫血淋巴中蛋白质含量第52页
    4.5 讨论第52-54页
    4.6 本章小结第54-56页
第5章 混腔室茧蜂寄生诱导的桑螟幼虫免疫相关基因的鉴定第56-80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56-58页
        5.1.1 供试材料第56页
        5.1.2 试虫处理第56页
        5.1.3 总RNA提取第56-57页
        5.1.4 文库构建和测序第57-58页
        5.1.5 Reads污染检测第58页
        5.1.6 cDNA文库测序第58页
    5.2 结果第58-78页
        5.2.1 De novo拼接第58-60页
        5.2.2 Unigene注释第60页
        5.2.3 基因表达差异性统计第60-61页
        5.2.4 Unigene与nr数据库比对第61-62页
        5.2.5 Unigene与SWISSPROT数据库比对第62页
        5.2.6 Unigene与KOG分类第62-63页
        5.2.7 Unigene与GO注释第63-64页
        5.2.8 Unigene与KEGG第64-65页
        5.2.9 免疫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鉴定第65-78页
    5.3 讨论第78页
    5.4 本章小结第78-80页
结论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8-89页
致谢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自分度非接触旋转量传感的方向辨识方法研究
下一篇:锂离子电池用Li4Ti5O12/C及SnO2复合负极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