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斜拉桥施工控制 | 第11-14页 |
1.1.1 斜拉桥施工控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1.1.2 斜拉桥施工控制内容 | 第12页 |
1.1.3 斜拉桥施工控制方法 | 第12-14页 |
1.2 专家系统基本结构 | 第14-15页 |
1.3 专家系统中解释机制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1 专家系统中解释机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2 专家系统中解释机制存在的问题 | 第16页 |
1.4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5 本文研究目的与内容以及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1.5.1 研究目的 | 第17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5.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斜拉桥智能施工控制专家系统理论 | 第19-29页 |
2.1 斜拉桥智能施工控制专家系统基本结构 | 第19-20页 |
2.2 斜拉桥智能施工控制专家系统知识库 | 第20-23页 |
2.2.1 专家系统知识的表示 | 第21-22页 |
2.2.2 专家系统知识的获取 | 第22-23页 |
2.3 斜拉桥智能施工控制专家系统数据库 | 第23-24页 |
2.4 斜拉桥智能施工控制专家系统推理机 | 第24-25页 |
2.4.1 专家系统推理方式的选择与运用 | 第24-25页 |
2.4.2 专家系统推理控制策略的选择与运用 | 第25页 |
2.5 斜拉桥智能施工控制专家系统解释机制 | 第25-27页 |
2.5.1 解释机制的行为 | 第26页 |
2.5.2 解释机制的设计原则 | 第26-2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三章 斜拉桥智能施工控制专家系统解释机制理论 | 第29-43页 |
3.1 斜拉桥智能施工控制专家系统解释机制作用和要求 | 第29-30页 |
3.1.1 斜拉桥智能施工控制专家系统解释机制作用 | 第29-30页 |
3.1.2 斜拉桥智能施工控制专家系统解释机制要求 | 第30页 |
3.2 斜拉桥智能施工控制专家系统解释机制结构 | 第30-37页 |
3.2.1 用户模型表示方法 | 第30-33页 |
3.2.2 解释机制表达方式 | 第33-37页 |
3.3 斜拉桥智能施工控制专家系统解释机制交流方式 | 第37-38页 |
3.3.1 解释信息载体选择 | 第37页 |
3.3.2 文本解释 | 第37-38页 |
3.3.3 图形解释 | 第38页 |
3.4 斜拉桥智能施工控制专家系统解释机制实现策略 | 第38-4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四章 斜拉桥智能施工控制专家系统解释器开发 | 第43-63页 |
4.1 系统软件开发工具 | 第43页 |
4.2 斜拉桥智能施工控制专家系统解释器界面 | 第43-45页 |
4.2.1 系统登录界面 | 第43-44页 |
4.2.2 系统主界面 | 第44-45页 |
4.3 斜拉桥智能施工控制专家系统数据库 | 第45-47页 |
4.4 斜拉桥智能施工控制专家系统知识库 | 第47-50页 |
4.4.1 知识库基本内容 | 第47-48页 |
4.4.2 知识库预定功能 | 第48-50页 |
4.5 斜拉桥智能施工控制专家系统控制决策 | 第50-61页 |
4.5.1 安全预警 | 第51-56页 |
4.5.2 施工控制调整 | 第56-61页 |
4.6 斜拉桥智能施工控制专家系统解释咨询 | 第61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五章 斜拉桥智能施控制专家系统解释器应用 | 第63-83页 |
5.1 工程概况 | 第63-66页 |
5.1.1 总体布置 | 第63页 |
5.1.2 主梁 | 第63-64页 |
5.1.3 索塔 | 第64页 |
5.1.4 斜拉索 | 第64页 |
5.1.5 主桥施工顺序 | 第64-66页 |
5.2 施工监控内容 | 第66-76页 |
5.2.1 施工控制计算分析 | 第66-67页 |
5.3.2 斜拉索索力控制 | 第67-70页 |
5.2.3 施工监测体系 | 第70-75页 |
5.2.4 施工控制工作流程 | 第75-76页 |
5.3 施工监控成果 | 第76-81页 |
5.3.1 线形监控成果 | 第76-78页 |
5.3.2 索力监控成果 | 第78-81页 |
5.4 本章小节 | 第81-83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3-85页 |
6.1 总结 | 第83-84页 |
6.2 展望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致谢 | 第89-91页 |
附录A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