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时代文学侍从人才群体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9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9-12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历史学方面 | 第12-15页 |
2.人才学方面 | 第15-16页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6-19页 |
1.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2.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一 汉初文学侍从的演变 | 第19-26页 |
(一)汉高祖的谋士 | 第19-22页 |
(二)文景之时的议政文人 | 第22-24页 |
(三)汉武帝时代的文学侍从 | 第24-26页 |
二 文学侍从人才由潜到显的转化 | 第26-36页 |
(一)武帝的赏识 | 第26-29页 |
(二)盛世的机遇 | 第29-32页 |
(三)脱颖而出的环境 | 第32-36页 |
三 文学侍从人才群体的闪光点 | 第36-47页 |
(一)积极的进取精神 | 第36-39页 |
1.志存高远 | 第36-37页 |
2.毛遂自荐 | 第37-38页 |
3.坚忍不拔 | 第38-39页 |
(二)独特的个人才能 | 第39-42页 |
(三)卓越的眼光与见识 | 第42-47页 |
四 文学侍从人才群体的贡献 | 第47-50页 |
(一)出谋划策 参赞机要 | 第47-48页 |
(二)润色鸿业 兴立教化 | 第48-49页 |
(三)出使郡国 安抚四夷 | 第49-50页 |
五 文学侍从人才成长的局限性 | 第50-56页 |
(一)所处时代体现的局限性 | 第51-52页 |
(二)文学侍从人才自身的局限性 | 第52-56页 |
1.自身的不足带来的局限性 | 第52-53页 |
2.个人的命运体现的局限性 | 第53-56页 |
结语 | 第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后记 | 第60-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