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硅酸盐工业论文--陶瓷工业论文--基础理论论文

计及使役环境的高温陶瓷材料抗热震性能及表征方法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英文摘要第5-6页
1 绪论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及概念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4页
        1.2.1 陶瓷材料抗热震性能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2 高温陶瓷材料的强度以及氧化对材料性能影响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4-17页
2 高温陶瓷材料的抗热震性能表征方法研究第17-53页
    2.1 高温陶瓷材料抗热震性能的热-损伤理论表征模型第17-35页
        2.1.1 降温热冲击环境下的高温陶瓷材料抗热震性能热-损伤理论表征模型第17-20页
        2.1.2 降温热冲击环境下高温陶瓷材料的抗热震性能热-损伤理论表征模型计算结果分析与讨论第20-26页
        2.1.3 升温热冲击环境下高温陶瓷材料抗热震性能的热-损伤理论表征模型第26-28页
        2.1.4 升温热冲击环境下高温陶瓷抗热震性能的热-损伤理论表征模型计算结果分析与讨论第28-30页
        2.1.5 主动冷却情形下高温陶瓷材料抗热震性能热-损伤理论表征模型第30-32页
        2.1.6 主动冷却情形下高温陶瓷材料抗热震性能的热-损伤理论表征模型计算结果分析与讨论第32-35页
    2.2 考虑外界约束及热环境共同影响的高温陶瓷材料抗热震性能理论与数值模拟研究第35-41页
        2.2.1 考虑外界约束及热环境共同影响的高温陶瓷材料抗热震性能理论表征模型推导第35-38页
        2.2.2 考虑外界约束及热环境共同影响的高温陶瓷材料抗热震性能的计算结果分析与讨论第38-41页
    2.3 试件进入冷却介质姿势对试验表征陶瓷材料抗热震性能的影响第41-51页
        2.3.1 实验准备及过程第41-43页
        2.3.2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第43-46页
        2.3.3 有限元模拟分析第46-51页
    2.4 本章小结第51-53页
3 不同温度下损伤形式对表征抗热震性能参量影响的研究第53-75页
    3.1 不同温度下热震损伤对氧化铝陶瓷弯曲强度的影响第53-60页
        3.1.1 实验准备及过程第53-54页
        3.1.2 结果与讨论第54-60页
    3.2 不同温度下表面缺陷对氧化锆陶瓷材料弯曲强度的影响第60-65页
        3.2.1 实验准备及过程第60-61页
        3.2.2 结果与讨论第61-65页
    3.3 不同温度下表面裂纹对钠钙玻璃强度及断裂行为影响的试验研究第65-73页
        3.3.1 钠钙玻璃材料强度试验准备与过程第65-67页
        3.3.2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67-73页
    3.4 本章小结第73-75页
4 高温陶瓷材料考虑热/力损伤的热冲击行为数值模拟研究第75-89页
    4.1 高温陶瓷材料考虑微裂纹损伤影响的温度相关性本构模型第76-78页
    4.2 考虑温度影响的临界能量释放率的推导第78-79页
    4.3 计算结果与讨论第79-87页
        4.3.1 模型验证计算第79-81页
        4.3.2 ZrB_2基高温陶瓷材料考虑热/力损伤的热冲击行为的有限元模拟结果与讨论第81-87页
    4.4 本章小结第87-89页
5 氧化损伤对SiC颗粒增强的高温陶瓷材料力学性能以及热冲击行为的影响研究第89-107页
    5.1 SiC耗尽层的形成以及氧化过程中材料各组分的体积变化第89-91页
    5.2 ZrB_2/Si C高温陶瓷氧化过程中SiC耗尽层的本构关系推导第91-95页
    5.3 ZrB_2/Si C高温陶瓷氧化过程中SiC耗尽层的本构关系的增量形式及损伤演化第95-97页
    5.4 计算结果与讨论第97-106页
    5.5 本章小结第106-107页
6 总结与展望第107-111页
    6.1 总结第107-109页
    6.2 展望第109-111页
致谢第111-113页
参考文献第113-121页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21-122页

论文共12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染色体免疫共沉淀结合重亚硫酸氢盐测序技术分析UHRF1在肿瘤细胞中结合DNA序列的特征
下一篇:交换面积对几种鱼类代谢尺度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