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

城乡金融协调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研究--以国家统筹试验区重庆为例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1章 总论第11-21页
    1.1 研究背景及价值第11-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价值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述评第13-17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第14-15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第15-17页
    1.3 研究目标及思路第17-18页
        1.3.1 研究目标第17页
        1.3.2 研究思路第17-18页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8-21页
        1.4.1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4.2 主要研究方法第19-21页
第2章 理论回顾与借鉴第21-35页
    2.1 二元经济理论第21-25页
        2.1.1 传统的二元经济理论第21-23页
        2.1.2 凯恩斯主义的二元经济理论第23-25页
    2.2 金融发展的“二元化”理论第25-28页
        2.2.1 金融结构论第25-26页
        2.2.2 金融抑制与深化论第26-27页
        2.2.3 金融约束论第27-28页
    2.3 经济与金融关系理论第28-30页
        2.3.1 金融发展理论中的经济金融关系论第28-29页
        2.3.2 经济与金融因果关系理论第29-30页
        2.3.3 经济与金融关系的门槛理论第30页
    2.4 城乡协调发展理论第30-35页
        2.4.1 马克思主义的城乡协调发展理论第31-32页
        2.4.2 城乡二元结构的转化第32-35页
第3章 城乡金融协调发展的实现机理第35-53页
    3.1 城乡金融协调发展的内涵界定第35-37页
        3.1.1 协调发展与协同发展的内涵第35-36页
        3.1.2 城乡金融协调发展的界定第36-37页
    3.2 城乡二元经济与城乡二元金融的形成机理第37-43页
        3.2.1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第37-40页
        3.2.2 城乡二元金融结构的形成第40-41页
        3.2.3 城乡二元经济与二元金融的互动关系第41-43页
    3.3 城乡金融协调发展的标准第43-46页
        3.3.1 主体标准:城乡金融经济主体结构匹配第43-45页
        3.3.2 供给标准:城乡金融需求满足率差距小第45-46页
    3.4 城乡金融协调发展的要素与环境第46-50页
        3.4.1 城乡金融协调发展的要素支持第46-49页
        3.4.2 城乡金融协调发展的环境条件第49-50页
    3.5 城乡金融协调发展的实现路径第50-53页
        3.5.1 市场机制主导的城乡金融内生性协调发展第50-51页
        3.5.2 金融手段主导的城乡金融协调发展第51页
        3.5.3 政府主导下的统筹城乡金融协调发展第51-53页
第4章 城乡金融协调发展指标体系构建第53-69页
    4.1 城乡金融协调发展指标体系构建的意义和原则第53-55页
        4.1.1 城乡金融协调发展指标体系构建的意义第53-54页
        4.1.2 城乡金融协调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第54-55页
    4.2 城乡金融协调发展指标体系设计第55-61页
        4.2.1 指标体系设计框架第55-57页
        4.2.2 城乡金融协调发展指标说明第57-61页
    4.3 城乡金融协调发展指标权重第61-69页
        4.3.1 网络层次分析法(ANP)的结构第61-63页
        4.3.2 ANP方法确定指标权重的步骤第63-69页
第5章 重庆市城乡金融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第69-91页
    5.1 重庆市城乡金融发展现状第69-75页
        5.1.1 重庆市城市金融发展现状第69-70页
        5.1.2 重庆农村金融发展现状第70-72页
        5.1.3 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的改革创新第72-75页
    5.2 重庆市城乡金融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与数据第75-76页
        5.2.1 指标选取第75-76页
        5.2.2 数据采集与说明第76页
    5.3 重庆市城乡金融发展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第76-80页
        5.3.1 城乡金融资源差距分析第76-78页
        5.3.2 城乡金融发展趋势分析第78-80页
    5.4 指标权重确定第80-84页
        5.4.1 构造ANP结构模型第80-81页
        5.4.2 确定元素间的关系第81-82页
        5.4.3 城乡金融协调发展指标体系权重计算第82-84页
    5.5 重庆市城乡金融协调发展综合评价第84-91页
        5.5.1 重庆市2013年城乡金融协调发展程度评价第84-86页
        5.5.2 重庆市历年城乡金融协调发展程度评价第86-88页
        5.5.3 重庆市城乡金融协调发展的比较分析第88-91页
第6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第91-99页
    6.1 研究结论第91-92页
    6.2 政策建议第92-97页
        6.2.1 促进农业现代化、繁荣农村经济第92-93页
        6.2.2 逐步推进城乡经济一体化进程第93-94页
        6.2.3 强化农村商业金融发展与支农功能第94页
        6.2.4 增强农村政策性金融的支农作用第94-95页
        6.2.5 加快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第95-96页
        6.2.6 促进农村非正规金融规范发展第96页
        6.2.7 激励城市金融带动农村金融协同发展第96-97页
    6.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97-99页
参考文献第99-105页
致谢第105-107页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目录第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蛹虫草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及营养缺陷型菌株的创制
下一篇:混合所有制公司的特别股法律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