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社会规划论文

推进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制度保障研究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5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7-8页
        1.1.1 研究背景第7页
        1.1.2 研究意义第7-8页
    1.2 文献综述第8-12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8-9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9-12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2-13页
        1.3.1 研究内容第12-13页
        1.3.2 研究方法第13页
    1.4 论文创新点第13-15页
第二章 社会工作职业化的概念及理论依据第15-20页
    2.1 概念界定第15-18页
        2.1.1 社会工作及社会工作者第15-16页
        2.1.2 社会工作职业化第16-18页
    2.2 理论依据第18-20页
        2.2.1 社会工作职业标准理论第18页
        2.2.2 格林伍德职业五要素理论第18-20页
第三章 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20-27页
    3.1 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政策发展历程第20-21页
        3.1.1 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发端阶段第20页
        3.1.2 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初步建立阶段第20页
        3.1.3 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发展阶段第20-21页
    3.2 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存在的问题分析第21-23页
        3.2.1 我国社会工作职业专业性不足第21-22页
        3.2.2 我国社会工作缺乏职业认同感第22页
        3.2.3 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队伍缺失第22-23页
    3.3 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第23-27页
        3.3.1 我国社会工作职业评价制度建设不健全第23-25页
        3.3.2 我国社会工作岗位制度不健全第25-26页
        3.3.3 我国社会工作教育培训制度不健全第26-27页
第四章 域外社会工作职业化的经验借鉴第27-35页
    4.1 美国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制度建设第27-29页
        4.1.1 社会工作者管理制度第27-28页
        4.1.2 社会工作者专业教育模式第28页
        4.1.3 社会工作者薪酬待遇第28-29页
    4.2 香港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制度建设第29-31页
        4.2.1 社会工作者注册管理第29-30页
        4.2.2 社会工作岗位设置制度第30页
        4.2.3 社会工作者职级制度第30-31页
    4.3 台湾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制度建设第31-33页
        4.3.1 社会工作者“纳编”制度第31-32页
        4.3.2 社会工作师证照制度第32页
        4.3.3 社会工作师伦理守则第32-33页
    4.4 经验与启示第33-35页
第五章 推进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制度保障第35-44页
    5.1 健全社会工作者职业评价制度第35-38页
        5.1.1 健全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第35-36页
        5.1.2 建立社会工作者注册管理制度第36-37页
        5.1.3 建立社会工作者就业准入制度第37-38页
        5.1.4 健全社会工作者薪酬激励制度第38页
    5.2 健全社会工作者岗位制度第38-41页
        5.2.1 建立政府部门及其国有企事业单位的社工岗位任用制度第38-39页
        5.2.2 健全全非政府组织的社工岗位任用制度第39-40页
        5.2.3 健全基层社区的社工岗位任用制度第40-41页
    5.3 完善社会工作教育培训制度第41-44页
        5.3.1 完善高校社会工作专业设置准入制度第41-42页
        5.3.2 完善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科评价制度第42页
        5.3.3 完善从业社会工作者继续教育制度第42页
        5.3.4 完善社会工作者培训制度第42-44页
结论与展望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47-48页
致谢第48-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北信移动校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中海油信息系统的优化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