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近代历史工业建筑空间改造设计研究--以武汉地区“汉阳造”空间改造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2页
        1.1.1 客观背景第10-11页
        1.1.2 主观背景第11-12页
    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第13-16页
        1.3.1 国外研究动态第13-14页
        1.3.2 国内研究动态第14-16页
    1.4 研究方法第16-18页
        1.4.1 历史研究法第16页
        1.4.2 实地调查法第16页
        1.4.3 比较分析法第16页
        1.4.4 个案研究法第16-17页
        1.4.5 文献研究法第17-18页
    1.5 论文框架第18-19页
    1.6 相关概念界定第19-20页
2 武汉近代工业历史建筑现状及历史形成第20-26页
    2.1 武汉近代历史工业建筑的形成第20-22页
    2.2 武汉历史工业建筑的现状调查第22-23页
        2.2.1 武汉历史工业建筑的分布状况第22页
        2.2.2 武汉历史工业建筑发展存在问题第22-23页
    2.3 武汉历史工业建筑改造的背景分析第23页
    2.4 武汉城市历史工业建筑改造现状第23页
    2.5 武汉历史工业建筑改造更新策略探寻第23-24页
    2.6 武汉历史工业建筑改造的指导原则第24-25页
    2.7 本章小结第25-26页
3 武汉地区“汉阳造”历史工业建筑改造的形成第26-34页
    3.1 武汉“汉阳造”的历史沿革第26-28页
    3.2 武汉地区“汉阳造”的发展历程第28-30页
        3.2.1 武汉地区“汉阳造”的自发形成阶段第29页
        3.2.2 武汉地区“汉阳造”的政府介入阶段第29-30页
    3.3 武汉地区“汉阳造”的潜在价值分析第30-32页
        3.3.1 地理优势第30-31页
        3.3.2 文化价值第31页
        3.3.3 建筑价值第31-32页
    3.4 武汉地区“汉阳造”的改造现状第32页
    3.5 改造的目标与定位第32页
    3.6 本章小结第32-34页
4 武汉地区“汉阳造”历史工业建筑空间置换的设计第34-40页
    4.1 整体规划设计构思第34-35页
    4.2 内部空间功能置换第35-36页
    4.3 建筑外立面的表皮设计第36-37页
    4.4 景观空间的置景方法第37-39页
        4.4.1 景观道路的改造第37-39页
        4.4.2 工业构件与设备的艺术改造第39页
    4.5 改造中存在的问题第39页
    4.6 本章小结第39-40页
5“汉阳造”的空间改造设计—以“汉阳会”为例第40-45页
    5.1 空间置换改造的总体思想第40页
    5.2 改造内容第40-42页
        5.2.1 建筑外立面改造第40-41页
        5.2.2 内部空间改造第41-42页
    5.3“汉阳会”改造的设计亮点第42-43页
        5.3.1 建筑层面第42页
        5.3.2 价值观层面第42-43页
    5.4 存在的问题第43页
    5.5 本章小结第43-45页
6 历史工业建筑空间置换改造的策略研究第45-48页
    6.1 历史工业建筑空间置换改造中存在的问题第45-46页
        6.1.1 空间置换改造问题第45页
        6.1.2 建筑场所问题第45页
        6.1.3 意识问题第45-46页
    6.2 历史工业建筑空间置换改造的策略反思第46-47页
    6.3 本章小结第47-48页
7 结语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附录第52-53页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智能型电动执行机构的设计与开发
下一篇:高吸水性树脂凝胶预切机的国产化替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