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论文的选题来源和意义 | 第10页 |
1.2 电力设备维护机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0-12页 |
1.2.1 预防性维修 | 第11页 |
1.2.2 预知性维修 | 第11-12页 |
1.2.3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 | 第12页 |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章节安排 | 第12-14页 |
第二章 配电设备故障模式和故障率的统计分析 | 第14-27页 |
2.1 鼎湖区域配网 10kV线路设备统计 | 第14-15页 |
2.2 鼎湖区域配网 10kV架空线路故障类型分析 | 第15-16页 |
2.3 鼎湖区域配网 10kV电缆馈线故障类型分析 | 第16-17页 |
2.4 鼎湖配电网配电变压器故障统计 | 第17-18页 |
2.5 鼎湖配电网中压开关故障统计与分析 | 第18-20页 |
2.6 鼎湖中压配电网雷击故障统计与分析 | 第20-25页 |
2.7 鼎湖配电网低压线路故障统计与分析 | 第25页 |
2.8 鼎湖配电网低压开关故障跳闸统计和分析 | 第25-26页 |
2.9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配网设备故障模式后果分析与检修策略评估 | 第27-35页 |
3.1 架空线路的故障模式后果分析与检修策略评估 | 第27-30页 |
3.1.1 架空线路故障模式和后果分析 | 第27-29页 |
3.1.2 架空线路故障查找与检修策略评估 | 第29-30页 |
3.2 电力电缆的故障模式后果分析与检修策略评估 | 第30-31页 |
3.2.1 电力电缆线路故障模式和后果分析 | 第30页 |
3.2.2 电力电缆馈线故障查找与检修策略评估 | 第30页 |
3.2.3 电缆线路模式-后果与检修决策 | 第30-31页 |
3.3 配电变压器的故障模式后果分析与检修策略评估 | 第31-32页 |
3.3.1 配电变压器故障模式和后果分析 | 第31页 |
3.3.2 配电变压器故障查找与检修策略评估 | 第31-32页 |
3.4 中压开关的故障模式后果分析与检修策略评估 | 第32-33页 |
3.4.1 中压开关故障模式和后果分析 | 第32页 |
3.4.2 中压开关故障查找与检修策略评估 | 第32-33页 |
3.5 避雷器的故障模式后果分析与检修策略评估 | 第33-34页 |
3.5.1 避雷器故障模式和后果分析 | 第33-34页 |
3.5.2 避雷器故障查找与检修策略评估 | 第3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鼎湖配电网现行设备维护机制的分析与评价 | 第35-41页 |
4.1 配电网设备维护策略的相关规范要求 | 第35页 |
4.2 鼎湖区运维设备的具体工作任务以及人员安排 | 第35-36页 |
4.3 对鼎湖中低压配电网设备现行维护策略的分析与评价 | 第36-40页 |
4.3.1 针对鼎湖配电设备主要故障模式的检修手段分析 | 第36-38页 |
4.3.2 对当前巡检工作量的定量测算和评价 | 第38-39页 |
4.3.3 对事故后抢修工作量的定量测算和评价 | 第39页 |
4.3.4 对预试工作量和成本的定量测算和评价 | 第39-4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五章 鼎湖配电网维护策略的优化和改进 | 第41-48页 |
5.1 基于可靠性的设备维修周期制定理论简介 | 第41-42页 |
5.2 平均可用度确定预试周期方法 | 第42页 |
5.3 电力设备多种维修方式周期优化方法 | 第42-43页 |
5.3.1 确定预防性维修周期方法分析 | 第42-43页 |
5.3.2 维修周期优化方法 | 第43页 |
5.4 电力设备维修策略优化 | 第43-46页 |
5.4.1 配电设备维修周期的确定 | 第43-45页 |
5.4.2 维修方式周期优化结果及分析 | 第45-46页 |
5.5 对提高鼎湖配电设备维护管理机制的建议 | 第46-48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