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儿作品利用的法律困境及破解
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引言 | 第10-18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1.2.1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1-14页 |
1.2.2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4-15页 |
1.3 文章结构 | 第15-16页 |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6页 |
1.5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6-18页 |
2 孤儿作品利用的法律困境及原因 | 第18-23页 |
2.1 孤儿作品利用的法律困境 | 第18-20页 |
2.2 孤儿作品困境形成原因 | 第20-23页 |
2.2.1 自动保护原则的“副作用” | 第20页 |
2.2.2 作品保护期限过长 | 第20-21页 |
2.2.3 数字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 | 第21页 |
2.2.4 民众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 | 第21-23页 |
3 孤儿作品利用的利益平衡 | 第23-31页 |
3.1 著作权法中的利益平衡理论 | 第23-26页 |
3.1.1 利益平衡的基本原理 | 第23-25页 |
3.1.2 利益平衡原理在著作权法中的应用 | 第25-26页 |
3.2 孤儿作品问题的实质 | 第26-29页 |
3.3 孤儿作品利用的必要性 | 第29-31页 |
3.3.1 促进著作权法目标实现 | 第29页 |
3.3.2 推进数字图书馆项目建设必然要求 | 第29-31页 |
4 孤儿作品利用的典型模式 | 第31-42页 |
4.1 孤儿作品的限制救济模式 | 第31-37页 |
4.1.1 美国的立法尝试 | 第32-36页 |
4.1.2 限制救济模式的评析 | 第36-37页 |
4.2 孤儿作品的强制许可利用模式 | 第37-40页 |
4.3 孤儿作品的特定许可利用模式 | 第40-41页 |
4.4 孤儿作品的法定许可利用模式 | 第41-42页 |
5 我国孤儿作品利用模式之构建 | 第42-50页 |
5.1 我国立法现状 | 第42-44页 |
5.1.1 《著作权法》送审稿的规定 | 第42-43页 |
5.1.2 《著作权法》送审稿中待解决问题 | 第43-44页 |
5.2 孤儿作品利用模式的选择 | 第44-46页 |
5.3 孤儿作品的使用范围 | 第46-47页 |
5.4 孤儿作品使用的条件 | 第47-50页 |
5.4.1 明确尽力查找的标准 | 第47-48页 |
5.4.2 明确使用费提存作为强制许可的条件 | 第48-50页 |
6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作者简介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