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1 绪论 | 第14-26页 |
1.1 引言 | 第14-16页 |
1.1.1 山西古代木结构建筑的研究价值与木构件 | 第14-15页 |
1.1.2 良渚遗址群的研究价值与出土饱水木质文物 | 第15页 |
1.1.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5-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1页 |
1.2.1 古建筑和出土饱水木材的树种识别 | 第16-17页 |
1.2.2 古建筑和出土饱水木材细胞壁结构变化 | 第17-20页 |
1.2.3 古建筑和出土饱水木材降解影响因素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21-24页 |
1.3.1 古代木构件的树种及其细胞壁结构变化 | 第22页 |
1.3.2 出土饱水木质文物的树种及其细胞壁结构变化 | 第22页 |
1.3.3 影响古建筑和出土饱水木材细胞壁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 | 第22-24页 |
1.4 流程设计路线 | 第24-26页 |
2 山西古代木结构建筑的年代、树种及生态经济研究 | 第26-44页 |
2.1 引言 | 第26页 |
2.2 试验材料 | 第26-28页 |
2.3 试验方法 | 第28-29页 |
2.3.1 AMS~(14)C测年 | 第28页 |
2.3.2 树种识别 | 第28-29页 |
2.3.3 地方志等文献分析 | 第29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29-34页 |
2.4.1 AMS~(14)C测年数据与古代木构件再利用 | 第29-30页 |
2.4.2 唐至民国时期山西木结构建筑的选材原则 | 第30-34页 |
2.4.3 树种识别与―种‖的判断 | 第3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4-44页 |
3 古代木结构建筑木构件的细胞壁结构变化 | 第44-60页 |
3.1 引言 | 第44页 |
3.2 试验材料 | 第44-45页 |
3.3 试验方法 | 第45-47页 |
3.3.1 实体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微观构造分析 | 第45页 |
3.3.2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45-46页 |
3.3.3 傅里叶变换红外显微原位分析(Imaging FT-IR Spectroscopy) | 第46-47页 |
3.3.4 激光共聚焦拉曼显微分析(Confocal Raman Microscopy) | 第47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47-59页 |
3.4.1 宏观和微观形貌 | 第47-49页 |
3.4.2 结晶度及微晶尺寸变化 | 第49-51页 |
3.4.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的结构解析 | 第51-53页 |
3.4.4 激光共聚焦拉曼光谱(CRM)的结构解析 | 第53-5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4 良渚遗址出土饱水木质文物的树种及生态经济研究 | 第60-80页 |
4.1 引言 | 第60页 |
4.2 试验材料 | 第60-62页 |
4.3 试验方法 | 第62页 |
4.3.1 树种识别 | 第62页 |
4.3.2 考古报告等文献分析 | 第62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62-68页 |
4.4.1 良渚遗址群三个遗址的选材特点 | 第62-65页 |
4.4.2 良渚遗址群不同器物类型的选材原则 | 第65-67页 |
4.4.3 树种识别与“种”的判断 | 第67-6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8-80页 |
5 出土饱水木质文物的细胞壁结构变化 | 第80-96页 |
5.1 引言 | 第80页 |
5.2 试验材料 | 第80-81页 |
5.3 试验方法 | 第81-82页 |
5.3.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微观构造分析 | 第81页 |
5.3.2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81页 |
5.3.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 | 第81-82页 |
5.3.4 ~(13)C固体核磁共振谱测定 | 第82页 |
5.3.5 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分析 | 第82页 |
5.4 结果与讨论 | 第82-94页 |
5.4.1 宏观和微观形貌 | 第82-85页 |
5.4.2 结晶度及微晶尺寸变化 | 第85-87页 |
5.4.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的结构解析 | 第87-89页 |
5.4.4 ~(13)C固体核磁共振波谱的结构解析 | 第89-91页 |
5.4.5 主要化学元素变化 | 第91-9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6 不同部位对饱水木质文物细胞壁结构变化的影响 | 第96-110页 |
6.1 引言 | 第96页 |
6.2 试验材料 | 第96-97页 |
6.3 试验方法 | 第97-98页 |
6.3.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微观构造分析 | 第97页 |
6.3.2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97页 |
6.3.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 | 第97-98页 |
6.3.4 ~(13)C固体核磁共振谱测定 | 第98页 |
6.3.5 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分析 | 第98页 |
6.4 结果与讨论 | 第98-108页 |
6.4.1 宏观和微观形貌 | 第98-101页 |
6.4.2 结晶度及微晶尺寸变化 | 第101-102页 |
6.4.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的结构解析 | 第102-105页 |
6.4.4 ~(13)C固体核磁共振波谱的结构解析 | 第105-106页 |
6.4.5 主要化学元素变化 | 第106-108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08-110页 |
7 不同树种对饱水木质文物细胞壁结构变化影响 | 第110-126页 |
7.1 引言 | 第110页 |
7.2 试验材料 | 第110-111页 |
7.3 试验方法 | 第111-112页 |
7.3.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微观构造分析 | 第111页 |
7.3.2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111页 |
7.3.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 | 第111-112页 |
7.3.4 ~(13)C固体核磁共振谱测定 | 第112页 |
7.3.5 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分析 | 第112页 |
7.4 结果与讨论 | 第112-123页 |
7.4.1 宏观和微观形貌 | 第112-115页 |
7.4.2 结晶度及微晶尺寸变化 | 第115-117页 |
7.4.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的结构解析 | 第117-120页 |
7.4.4 ~(13)C固体核磁共振波谱的结构解析 | 第120-121页 |
7.4.5 主要化学元素变化 | 第121-123页 |
7.5 本章小结 | 第123-126页 |
8 结论与展望 | 第126-130页 |
8.1 结论 | 第126-128页 |
8.2 创新点 | 第128页 |
8.3 展望与建议 | 第128-130页 |
参考文献 | 第130-144页 |
个人简介 | 第144-146页 |
导师简介 | 第146-150页 |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 第150-152页 |
致谢 | 第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