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零点配置和分子动优化的陷波器设计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1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第2章 分子动理论优化算法 | 第11-17页 |
2.1 分子动理论 | 第11-12页 |
2.2 算法原理 | 第12-13页 |
2.3 算法模型 | 第13-14页 |
2.4 算法流程 | 第14-16页 |
2.5 分子动理论优化算法的应用 | 第16页 |
2.6 小结 | 第16-17页 |
第3章 改进的单频IIR陷波器设计 | 第17-26页 |
3.1 单频IIR陷波器设计 | 第17-18页 |
3.1.1 常规设计法 | 第17页 |
3.1.2 移动极点设计法 | 第17页 |
3.1.3 对称极点设计法 | 第17-18页 |
3.2 基于零点配置的改进设计 | 第18-22页 |
3.3 仿真结果 | 第22-25页 |
3.4 小结 | 第25-26页 |
第4章 基于KMTOA的数字陷波系统设计 | 第26-34页 |
4.1 基于KMTOA的数字多频陷波系统设计 | 第26-31页 |
4.1.1 数学模型 | 第26-27页 |
4.1.2 确定KMTOA的优化对象 | 第27页 |
4.1.3 随机初始化分子群体 | 第27页 |
4.1.4 确定KMTOA的适应度 | 第27页 |
4.1.5 基于KMTOA的设计过程 | 第27-28页 |
4.1.6 仿真结果 | 第28-31页 |
4.2 多对零极点对单频陷波器设计 | 第31-33页 |
4.2.1 数学模型 | 第31-32页 |
4.2.2 仿真结果 | 第32-33页 |
4.3 小结 | 第33-34页 |
第5章 基于SYSGEN的IIR陷波系统设计 | 第34-37页 |
5.1 陷波器的结构 | 第34页 |
5.2 SYSGEN模型 | 第34-35页 |
5.3 仿真验证 | 第35-36页 |
5.4 小结 | 第36-37页 |
第6章 结合正反馈和全通网络的窄带陷波器设计 | 第37-49页 |
6.1 使用负反馈的改进结构 | 第37-39页 |
6.2 全通滤波器 | 第39页 |
6.3 结合正反馈和全通网络的改进设计 | 第39-41页 |
6.4 正反馈结构对陷波器性能的影响 | 第41-43页 |
6.5 二维陷波器的改进设计 | 第43-44页 |
6.6 仿真结果 | 第44-48页 |
6.7 小结 | 第48-49页 |
第7章 总结展望 | 第49-51页 |
7.1 总结 | 第49页 |
7.2 展望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附录A 个人简介 | 第56-57页 |
附录B 读研期间撰写论文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