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基因工程(遗传工程)论文

环境因子对斑马鱼转座子活性的影响

中文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6页
符号表(缩略表语)第10-11页
引言第11-13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3-28页
    1. 转座子的概述第13-21页
        1.1 转座子的定义第13-14页
        1.2 转座子类型和家族第14-18页
            1.2.1 RNA转座子第15-17页
            1.2.2 DNA转座子第17-18页
        1.3 转座子分布第18-20页
            1.3.1 转座子在物种基因组中的比例第18-20页
        1.4 转座子的功能第20-21页
            1.4.1 转座子已经成为各种生物基因分析的有效工具之一第20页
            1.4.2 microRNA的形成过程有转座子的参与第20-21页
            1.4.3 转座子介入基因表达活性的调控及基因破坏和基因形成第21页
    2. 转座子的鉴定和注释第21-24页
        2.1 重复序列库的构建第22页
        2.2 从头识别的方法第22-23页
            2.2.1 基于结构的方法第22-23页
            2.2.2 基于同源性的方法第23页
        2.3 重复序列的校正和分类第23-24页
        2.4 基因组的注释第24页
    3. 环境对基因调控影响综述第24-28页
        3.1 环境影响基因表达第24-25页
        3.2 环境污染物综述第25-28页
            3.2.1 鱼类模型在环境污染物毒性研究中的应用第25页
            3.2.2 TCDD对基因表达影响第25-26页
            3.2.3 重金属对生物体的毒理作用第26-28页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第28-58页
    第一章 九种硬骨鱼基因组转座子家族鉴定与分析第28-35页
        前言第28页
        1. 研究材料第28-29页
            1.1 系统平台第28页
            1.2 基因数据来源第28-29页
        2. 转座子鉴定方法第29-30页
            2.1 全基因组转座子的鉴定第29页
            2.2 基于序列特征鉴定第29页
            2.3 鉴定到的转座子的整合及假阳性筛选第29-30页
            2.4 转座子各家族的划分第30页
        3. 试验结果第30-33页
            3.1 九种硬骨鱼基因组转座子的鉴定第30-31页
            3.2 硬骨鱼中扩增差异明显的逆转录转座子第31-32页
            3.3 HAT和TC1/MARINER是硬骨鱼基因组中主要的DNA转座子第32-33页
        4. 讨论第33-34页
            4.1 硬骨鱼中转座子的扩增和基因组的扩张第33-34页
            4.2 硬骨鱼中转座子多样性和活性的比较第34页
        5. 结论第34-35页
    第二章 转座子在斑马鱼胚胎阶段活性表达及各组织之间的活性差异分析第35-47页
        前言第35页
        1. 材料第35-37页
            1.1 试验试剂第35-36页
            1.2 试验仪器第36-37页
            1.3 实验动物第37页
        2. 试验方法第37-41页
            2.1 斑马鱼胚胎发育阶段转座子活性变化研究第37-40页
                2.1.1 斑马鱼胚胎收集第37页
                2.1.2 采用TRIzol试剂提取胚胎中的总RNA第37-38页
                2.1.3 RNA浓度的检测第38页
                2.1.4 逆转录合成cDNA第38-39页
                2.1.5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第39-40页
                2.1.6 统计学处理第40页
            2.2 12月龄成年斑马鱼各组织活性转座子表达情况第40-41页
                2.2.1 成年斑马鱼解剖第40-41页
                2.2.2 RNA提取第41页
                2.2.3 逆转录Cdna第41页
                2.2.4 实时荧光PCR检测第41页
                2.2.5 统计学数据处理同上第41页
        3. 试验结果第41-45页
            3.1 斑马鱼早期发育胚胎阶段转座子表达活性变化情况第41-44页
            3.2 12月龄成年斑马鱼各组织转座子表达水平差异第44-45页
        4. 讨论第45-46页
        5. 结论第46-47页
    第三章 环境应激对转座子表达活性的影响第47-58页
        前言第47-48页
        1. 试验材料第48-49页
            1.1 试验试剂第48页
            1.2 试验设备及仪器第48-49页
        2. 试验方法第49-50页
            2.1 TCDD对斑马鱼胚胎转座子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第49-50页
                2.1.1 胚胎收集第49页
                2.1.2 鱼卵暴露于TCDD第49页
                2.1.3 RNA提取第49页
                2.1.4 反转录cDNA第49页
                2.1.5 实时荧光PCR检测第49页
                2.1.6 统计分析第49-50页
            2.2 重金属对斑马鱼胚胎转座子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第50页
                2.2.1 胚胎收集同上第50页
                2.2.2 鱼卵暴露于重金属第50页
                2.2.3 RNA提取第50页
                2.2.4 反转录cDNA第50页
                2.2.5 实时荧光PCR检测第50页
                2.2.6 统计分析同上第50页
        3. 试验结果第50-56页
            3.1 TCDD对斑马鱼胚胎转座子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第50-52页
            3.2 重金属铜对斑马鱼胚胎转座子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第52-54页
            3.3 重金属镉对斑马鱼胚胎转座子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第54-56页
        4. 讨论第56-57页
        5. 结论第57-58页
全文结论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70页
致谢第70-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N-羟甲基蛋氨酸钙水平对泌乳期奶牛瘤胃发酵、生产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下一篇:热带玉米全长泛转录组和基因组大小变异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