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20页 |
0.1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0.1.1 选题背景 | 第8页 |
0.1.2 核心问题及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8-9页 |
0.2 文献综述 | 第9-15页 |
0.2.1 空间叙事学研究 | 第9-13页 |
0.2.2 数据新闻可视化的相关研究 | 第13-15页 |
0.2.3 空间叙事学与数据新闻可视化关系研究 | 第15页 |
0.3 研究方法、创新点与难点 | 第15-16页 |
0.4 基本概念界说 | 第16-18页 |
0.4.1 空间叙事学 | 第16-17页 |
0.4.2 数据新闻可视化 | 第17-18页 |
0.5 样本说明 | 第18-20页 |
0.5.1 新华网“数据新闻”栏目概述 | 第18页 |
0.5.2 取样标准 | 第18-20页 |
第1章 数据新闻可视化的空间维度 | 第20-31页 |
1.1 数据新闻可视化呈现的地志空间 | 第20-23页 |
1.1.1 新闻地志空间的真实性 | 第20-21页 |
1.1.2 新闻地志空间的直观性 | 第21-23页 |
1.2 数据新闻可视化呈现的时空体空间 | 第23-25页 |
1.2.1 数据新闻可视化的共时性时空体 | 第23-24页 |
1.2.2 数据新闻可视化的历时性时空体 | 第24-25页 |
1.3 数据新闻可视化呈现的文本空间 | 第25-31页 |
1.3.1 主题—并置结构 | 第25-27页 |
1.3.2 互动—词典体 | 第27-28页 |
1.3.3 图文—麻花结构 | 第28-31页 |
第2章 数据新闻可视化的空间叙事局限 | 第31-39页 |
2.1 空间元素偏少,制约空间叙事功能发挥 | 第31-33页 |
2.1.1“流程图”式作品比重大,空间叙事受限 | 第31-32页 |
2.1.2 创作性图像冲淡了新闻真实 | 第32-33页 |
2.2“图—文”互文性偏废,弱化故事空间呈现 | 第33-36页 |
2.2.1“明确的互文性”呈现模式化与炫技化 | 第34-35页 |
2.2.2“建构的互文性”侵蚀故事空间的客观性 | 第35-36页 |
2.3 静态可视化文本比重大,限制受众参与全空间叙事 | 第36-39页 |
2.3.1 静态可视化文本抑制了受众的空间参与度 | 第36-37页 |
2.3.2 静态可视化文本制约了全空间的个性化延展 | 第37-39页 |
第3章 数据新闻可视化的空间叙事策略 | 第39-47页 |
3.1 突出空间信息,增强空间感 | 第39-41页 |
3.1.1 增加复制性图像,还原新闻现场 | 第39-40页 |
3.1.2 适当运用文字的空间建构作用 | 第40-41页 |
3.2 充分利用空间互文性 | 第41-43页 |
3.2.1 图文互补,还原新闻时空 | 第41-42页 |
3.2.2 通过心理空间与神圣空间联结文本与世界 | 第42-43页 |
3.3 增强数据新闻可视化作品与受众的空间互动 | 第43-47页 |
3.3.1 在地志层面复制受众生存空间 | 第44-45页 |
3.3.2 在时空体层面为受众建构讨论的“意义场” | 第45页 |
3.3.3 在文本空间层面提供个性化选择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附录:个人简历、参与的课题研究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