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肿瘤学论文--泌尿生殖器肿瘤论文--乳腺肿瘤论文

乳腺管腔型浸润性导管癌与非管腔型的MRI特征对比分析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引言第8-10页
第一章 文献研究第10-13页
    1.1 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分子、生物和组织病理学特征第10页
    1.2 各种分子亚型的临床特征第10-11页
    1.3 磁共振成像第11-13页
        1.3.1 形态特征、信号特点及强化方式第11页
        1.3.2 信号强度、增强后强化特征及强化TIC曲线的特征第11-12页
        1.3.3 DWI-MRI及MRS的新应用第12-13页
第二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第13-15页
    2.1 研究对象第13页
    2.2 研究方法第13页
    2.3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第13页
        2.3.1 纳入标准第13页
        2.3.2 排除标准第13页
    2.4 核磁图像的处理及分析第13-14页
        2.4.1 MRI图像的诊断第13-14页
        2.4.2 弥散扩散系数ADC值的测量第14页
        2.4.3 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 signal-intensity curve,TIC)第14页
    2.5 免疫生化结果的核定第14页
    2.6 统计学分析第14-15页
第三章 结果第15-20页
    3.1 管腔型浸润性导管癌与非管腔型(三阴型及HER-2型)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年龄特征及组织病理学结果第15-16页
        3.1.1 年龄对比第15页
        3.1.2 淋巴结转移及是否侵犯乳头情况对比第15-16页
        3.1.3 病理分级对比第16页
    3.2 管腔型浸润性导管癌与非管腔型(三阴型及HER-2型)浸润性导管癌MRI平扫对比分析,包括病灶部位、病灶多少、病灶大小、T1WI及T2-FS信号特点第16-18页
        3.2.1 两组浸润性导管癌位置、病灶数目的对比第16-17页
        3.2.2 两组浸润性导管癌病灶大小的对比第17页
        3.2.3 两组浸润性导管癌信号特点的对比第17-18页
    3.3 管腔型浸润性导管癌与非管腔型(三阴型及HER-2型)浸润性导管癌动态增强特征及ADC值对比第18-20页
        3.3.1 两组浸润性导管癌动态增强特征的对比第18页
        3.3.2 两组浸润性导管癌TIC曲线及ADC值对比第18-20页
第四章 讨论第20-25页
    4.1 管腔型浸润性导管癌与非管腔型(三阴型及HER-2型)临床病理学分析第20-22页
        4.1.1 管腔型浸润性导管癌与非管腔型(三阴型及HER-2型)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年龄特征分析第20-21页
        4.1.2 管腔型浸润性导管癌与非管腔型(三阴型及HER-2型)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传统病理预后指标比较第21-22页
    4.2 管腔浸润性导管癌与非管腔型(三阴型及HER-2型)MRI动态增强成像扫描技术特点与ADC值分析第22-25页
        4.2.1 管腔型浸润性导管癌与非管腔型MRI动态增强特征对比分析第22-23页
        4.2.2 管腔型浸润性导管癌与非管腔型平均ADC值差异的分析第23-25页
结语第25-26页
参考文献第26-30页
附录第30-33页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33-34页
致谢第34页

论文共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近年来我国居民普通高等教育支付能力变化研究
下一篇:基于师生互动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研究--以《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