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6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7-8页 |
1.2 研究动态 | 第8-13页 |
1.2.1 扶贫瞄准机制存在问题 | 第8-9页 |
1.2.2 精准扶贫的相关研究 | 第9-10页 |
1.2.3 扶贫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相关研究 | 第10-11页 |
1.2.4 扶贫小额贷款实证研究 | 第11-13页 |
1.2.5 简要评述 | 第13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3-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15-16页 |
1.4.1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5页 |
1.4.2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扶贫瞄准机制的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16-20页 |
2.1 扶贫瞄准机制的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7页 |
2.2.2 交易成本理论 | 第17-18页 |
2.2.3 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理论 | 第18-19页 |
2.2.4 简要评述 | 第19-20页 |
第三章 我国扶贫瞄准机制的现状与发展 | 第20-25页 |
3.1 传统扶贫瞄准机制发展历程 | 第20-21页 |
3.2 精准扶贫的提出以及内涵 | 第21-22页 |
3.3 各地精准识别的创新实践 | 第22-23页 |
3.4 精准扶贫瞄准机制与传统扶贫瞄准机制的比较 | 第23-2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四章 精准扶贫瞄准机制创新实践——以雷山县为例 | 第25-33页 |
4.1 案例点描述 | 第25页 |
4.2 雷山县精准扶贫瞄准机制创新实践 | 第25-29页 |
4.2.1 精准扶贫识别 | 第25-27页 |
4.2.2 精准瞄准下的扶贫小额信贷创新实践 | 第27-29页 |
4.3 雷山县精准扶贫瞄准机制创新实践效果 | 第29-3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五章 精准瞄准下扶贫小额信贷对贫困户收入的实证分析 | 第33-40页 |
5.1 数据来源 | 第33-34页 |
5.2 模型设定 | 第34-35页 |
5.3 变量设置 | 第35-36页 |
5.4 实证结果 | 第36-39页 |
5.4.1 倾向得分匹配 | 第36-37页 |
5.4.2 倾向得分匹配的双重倍差法估计结果 | 第37-3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40-43页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40-41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41-42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附录 1: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8-49页 |
附录 2: 调查问卷 | 第49-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