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30页 |
1.1 前言 | 第12页 |
1.2 钠离子电池概述 | 第12-14页 |
1.2.1 钠离子电池的原理 | 第13页 |
1.2.2 钠离子电池的前景展望 | 第13-14页 |
1.3 常见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1.4 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1.4.1 过渡金属氧化物 | 第16-17页 |
1.4.2 聚阴离子型化合物 | 第17-18页 |
1.5 硫酸盐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8-21页 |
1.5.1 Na_2Fe(SO_4)_2·2H_2O的结构 | 第18-19页 |
1.5.2 Na_2Fe(SO_4)_2·2H_2O的合成方法 | 第19页 |
1.5.3 Na_2Fe_2(SO_4)_3的结构 | 第19-20页 |
1.5.4 Na_2Fe_2(SO_4)_3的合成方法 | 第20-21页 |
1.6 混合离子电池简介 | 第21-27页 |
1.6.1 混合离子电池工作原理 | 第21-22页 |
1.6.2 混合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 第22-24页 |
1.6.3 Na_2Fe (SO_4)_2·4H_2O正极材料 | 第24-27页 |
1.7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第27-30页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30-36页 |
2.1 化学试剂与实验材料 | 第30-31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31页 |
2.3 材料的制备 | 第31-32页 |
2.3.1 Na_2Fe(SO_4)_2·2H_2O/C材料的液相法制备 | 第31-32页 |
2.3.2 (Na_2Fe(SO_4)_2·2H_2O)/C复合物的制备 | 第32页 |
2.3.3 Na_2Fe_2(SO_4)_3/C复合物的制备 | 第32页 |
2.4 扣式电池的制备和组装 | 第32-34页 |
2.5 正极材料的表征方法 | 第34-35页 |
2.5.1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34页 |
2.5.2 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 | 第34页 |
2.5.3 傅立叶变换红外分析 | 第34页 |
2.5.4 拉曼光谱分析 | 第34页 |
2.5.5 氮气吸脱附分析 | 第34页 |
2.5.6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34-3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3章 液相法制备Na_2Fe(SO_4)_2·2H_2O/C及性能 | 第36-44页 |
3.1 引言 | 第36页 |
3.2 合成材料的物理表征 | 第36-40页 |
3.2.1 材料的XRD表征 | 第36-38页 |
3.2.2 材料的形貌和元素分析 | 第38-39页 |
3.2.3 材料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39页 |
3.2.4 材料的拉曼光谱分析 | 第39-40页 |
3.3 合成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 第40-43页 |
3.3.1 材料的充放电性能 | 第40-41页 |
3.3.2 材料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 | 第41-4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碳复合Na_2Fe(SO_4)_2·2H_2O性能的研究 | 第44-52页 |
4.1 引言 | 第44页 |
4.2 合成材料的物理表征 | 第44-48页 |
4.2.1 材料的XRD表征 | 第44-45页 |
4.2.2 材料的形貌表征 | 第45-46页 |
4.2.3 吸湿性实验 | 第46-48页 |
4.3 合成材料的电化学表征 | 第48-50页 |
4.3.1 材料的倍率性能 | 第48-49页 |
4.3.2 材料循环性能 | 第49-50页 |
4.3.3 材料电化学性能总结 | 第5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5章 Na_2Fe_2(SO_4)_3/C的制备及性能 | 第52-58页 |
5.1 引言 | 第52页 |
5.2 合成材料的物理表征 | 第52-54页 |
5.2.1 材料的XRD表征 | 第52-53页 |
5.2.2 材料的形貌表征 | 第53页 |
5.2.3 材料的BET表征 | 第53-54页 |
5.3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 第54-56页 |
5.3.1 合成材料的充放电性能 | 第54-55页 |
5.3.2 合成材料的倍率性能 | 第55页 |
5.3.3 合成材料的循环性能 | 第55-5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结论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