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中的文学思想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言 | 第11-23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3-20页 |
(一)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二)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5-20页 |
三、论文研究思路和基本方法 | 第20-21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20-21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四、研究重、难点和创新点 | 第21-23页 |
第一章 “作者”层面的创作 | 第23-33页 |
第一节 作家作为艺术工作者 | 第23-27页 |
一、商业化与速食时代下的创作环境 | 第23-25页 |
二、作家创作的精神困境 | 第25-26页 |
三、作家的信心与职能问题 | 第26-27页 |
第二节 弗兰奈里的创作观:《美国讲稿》雏形 | 第27-33页 |
一、“轻逸”原则 | 第28-29页 |
二、“繁复”原则 | 第29-31页 |
三、客观、理性原则 | 第31-33页 |
第二章 “读者”角度的文学问题 | 第33-41页 |
第一节 小说中的读者作为不同的文学消费者 | 第33-37页 |
一、“男女读者”:精神上的文学消费者 | 第33-35页 |
二、罗塔里娅:意识形态上的文学消费者 | 第35-36页 |
三、伊尔内里奥:物质上的文学消费者 | 第36-37页 |
第二节 小说内外的读者与作家创作的关系 | 第37-41页 |
一、读者与作家的互动:人称叙述的混杂 | 第38-40页 |
二、“女读者”的阅读期待对文本内外作家创作的引导 | 第40-41页 |
第三章 “文本”与“世界”关系的探讨 | 第41-51页 |
第一节 现实对文学的制约 | 第41-44页 |
一、文学与传媒 | 第41-43页 |
二、文学与政治 | 第43-44页 |
第二节 文学对世界和现实的影响 | 第44-51页 |
一、文学对生活的能动作用 | 第45-46页 |
二、文本对读者主体的建构 | 第46-51页 |
结语 | 第51-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