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33页 |
1.1 土壤重金属污染概况 | 第15-20页 |
1.1.1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 | 第16-17页 |
1.1.2 重金属污染现状 | 第17-18页 |
1.1.3 重金属污染的危害 | 第18-20页 |
1.2 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技术 | 第20-24页 |
1.2.1 植物修复技术概念 | 第20页 |
1.2.2 植物修复技术的类型 | 第20-23页 |
1.2.3 植物修复技术的优缺点 | 第23-24页 |
1.2.4 植物修复技术的展望 | 第24页 |
1.3 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转运及解毒机制 | 第24-26页 |
1.3.1 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和转运机制 | 第24-25页 |
1.3.2 重金属对植物的危害 | 第25页 |
1.3.3 植物对重金属的耐性机理和解毒机制 | 第25-26页 |
1.4 螯合剂与微生物诱导植物修复技术 | 第26-30页 |
1.4.1 以NTA为代表可生物降解螯合剂 | 第27-28页 |
1.4.2 以铜绿假单细胞菌ATCC 9027为代表的微生物菌株 | 第28-29页 |
1.4.3 螯合剂诱导植物修复相关机制 | 第29-30页 |
1.5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30-33页 |
1.5.1 选题背景 | 第30-31页 |
1.5.2 研究目的 | 第31页 |
1.5.3 研究内容 | 第31-33页 |
第2章 NTA、铜绿假单细胞菌ATCC 9027对镉胁迫下苎麻吸收Cd转运及生理响应 | 第33-48页 |
2.1 前言 | 第33-34页 |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4-38页 |
2.2.1 土壤处理和苎麻培养 | 第34-35页 |
2.2.2 菌种的来源和培养 | 第35页 |
2.2.3 Cd胁迫下NTA、铜绿假单细胞菌ATCC 9027对苎麻生长实验设计 | 第35-36页 |
2.2.4 苎麻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第36-37页 |
2.2.5 苎麻生长量测定 | 第37页 |
2.2.6 苎麻对Cd的吸收量的测定 | 第37页 |
2.2.7 苎麻对Cd的转运系数的测定 | 第37-38页 |
2.2.8 数据分析及处理 | 第38页 |
2.3 实验结果与结论 | 第38-46页 |
2.3.1 Cd胁迫下NTA、铜绿假单细胞菌ATCC 9027对苎麻生长的影响 | 第38-42页 |
2.3.2 Cd胁迫下NTA、铜绿假单细胞菌ATCC 9027对苎麻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42-43页 |
2.3.3 Cd胁迫下NTA、铜绿假单细胞菌ATCC 9027对苎麻吸收Cd的影响 | 第43-44页 |
2.3.4 Cd胁迫下NTA、铜绿假单细胞菌ATCC 9027对苎麻转运Cd的影响 | 第44-46页 |
2.4 小结 | 第46-48页 |
第3章 NTA、铜绿假单细胞菌ATCC 9027对镉胁迫下苎麻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 第48-63页 |
3.1 引言 | 第48-49页 |
3.2 材料和方法 | 第49-53页 |
3.2.1 苎麻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 第49-50页 |
3.2.2 苎麻叶片脂质过氧化测定 | 第50-51页 |
3.2.3 苎麻叶片过氧化氢含量测定 ( CAT) | 第51页 |
3.2.4 氧化酶活性测定 ( SOD) | 第51-52页 |
3.2.5 土壤脲酶测定 | 第52页 |
3.2.6 数据分析及处理 | 第52-53页 |
3.3 实验结果与结论 | 第53-62页 |
3.3.1 NTA、铜绿假单细胞菌ATCC 9027对苎麻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53-55页 |
3.3.2 NTA、铜绿假单细胞菌ATCC 9027对Cd胁迫下苎麻膜质过氧化的影响 | 第55-56页 |
3.3.3 NTA、铜绿假单细胞菌ATCC 9027对Cd胁迫下苎麻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 第56-59页 |
3.3.4 NTA、铜绿假单细胞菌ATCC 9027对Cd胁迫下苎麻土壤脲酶的影响 | 第59-62页 |
3.4 小结 | 第62-63页 |
结论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