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图书馆学、图书馆事业论文--世界各国图书馆事业论文--中国论文--图书馆事业史论文

抗战时期重庆地区图书馆读者服务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8-18页
   ·本论文选题背景第8页
   ·有关概念的界定第8-11页
     ·抗战时期第8-9页
     ·图书馆第9-10页
     ·图书馆读者第10页
     ·图书馆读者服务第10-11页
     ·抗战时期重庆行政区划界定第1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研究目的第14页
   ·研究内容第14-15页
   ·研究方法、难点和创新点第15页
     ·研究方法第15页
     ·研究难点第15页
   ·研究意义第15-16页
     ·研究的理论意义第15-16页
     ·研究的实践意义第16页
   ·可能的创新点第16-18页
第2章 重庆地区图书馆发展概况第18-22页
   ·1905年到抗战前的重庆地区图书馆第18-19页
   ·抗战爆发后迁移到重庆地区的图书馆第19-20页
     ·图书馆迁移到重庆地区的政治背景第19页
     ·图书馆迁移到重庆地区的文化、教育背景第19-20页
     ·抗战爆发后,迁移到重庆地区的图书馆第20页
   ·抗战时期重庆地区新建的图书馆第20-22页
第3章 抗战时期重庆地区图书馆读者服务的要素分析第22-28页
   ·抗战时期重庆地区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对象第22页
     ·抗战时期重庆地区图书馆读者服务对象范围第22页
     ·抗战时期重庆地区图书馆读者服务对象的特点第22页
   ·抗战时期重庆地区图书馆读者服务的文献基础第22-24页
     ·抗战时期重庆地区图书馆文献收集的重点第23页
     ·抗战时期重庆地区图书馆文献收集的时代性第23页
     ·抗战时期重庆地区图书馆文献收集的方法第23-24页
   ·抗战时期重庆地区图书馆读者服务的方法第24页
   ·抗战时期重庆地区图书馆读者服务管理第24-28页
     ·对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管理机构设置的规定第25页
     ·对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在政策、法律上的管理第25-28页
第4章 抗战时期重庆地区各类型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第28-38页
   ·抗战之前全国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概述第28-29页
   ·抗战时期重庆地区各类型图书馆组织的读者服务活动第29-38页
     ·国立图书馆开展的读者服务活动第29-32页
     ·市立县立图书馆开展的读者服务活动第32-33页
     ·学校图书馆开展的读者服务活动第33-34页
     ·私立图书馆开展的读者服务活动第34-35页
     ·世界佛学苑图书馆的读者服务活动第35页
     ·机关图书馆开展的读者服务活动第35页
     ·战时书报供应所开展的读者服务活动第35-36页
     ·社会团体图书馆开展的读者服务活动第36-38页
第5章 民众教育馆开展的读者服务工作第38-44页
   ·民众教育馆的概念及与图书馆的关系阐述第38-39页
     ·民众教育馆第38-39页
     ·民众教育馆与图书馆的关系阐述第39页
   ·抗战时期教育部对民教馆的政策引导第39页
   ·抗战时期重庆地区民众教育馆及其开展的读者服务活动第39-42页
     ·抗战时期重庆地区中央民众教育馆开展的读者服务活动第40页
     ·抗战时期重庆地区市立民众教育馆开展的读者服务活动第40页
     ·抗战时期重庆地区县立民众教育馆开展的读者服务活动第40-41页
     ·抗战时期重庆地区民众教育馆开展的特殊服务:对伤兵和难民的服务第41-42页
   ·民众教育馆在抗战时期读者服务工作特点第42-44页
第6章 抗战时期重庆地区图书馆读者服务人才教育及读者服务理论研究第44-48页
   ·抗战时期重庆地区图书馆读者服务人才的教育第44-45页
     ·抗战时期重庆地区读者服务人才教育机构办学情况概述第44-45页
     ·抗战时期重庆地区图书馆读者服务人才教育的特点第45页
   ·抗战时期重庆地区图书馆读者服务理论研究第45-48页
     ·抗战时期重庆地区图书馆读者服务理论研究的成果总结第45-46页
     ·抗战时期重庆地区图书馆读者服务理论的研究特点第46-48页
第7章 抗战时期中华图书馆协会在重庆地区针对读者服务的活动第48-50页
   ·中华图书馆协会组织及抗战时期在重庆地区的活动第48页
   ·中华图书馆协会对读者服务工作提出的相关议案第48-50页
第8章 总结第50-52页
参考文献第52-56页
致谢第56-58页
发表文章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数字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纸质图书等级剔旧模式研究--以西南大学图书馆为例
下一篇:重庆市城乡儿童阅读环境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