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社会规划论文

城市社区项目与社会融合案例研究--以坪山办事处“新坪山人风景林带”项目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6页
    一、研究背景第8页
    二、研究意义第8-9页
    三、研究基本思路与方法第9-10页
    四、理论依据第10-13页
    五、文献综述第13-16页
第二章 坪山新区社会融合及项目运行的基本情况第16-27页
    一、坪山新区办事处社会融合基本情况第16-19页
    二、"新坪山人风景林带"社会建设工程主要举措第19-27页
        (一) 搭建健康娱乐平台第20-21页
        (二) 搭建社区适应平台第21-22页
        (三) 搭建了社区参与平台第22-24页
        (四) 打造居民融合平台第24-27页
第三章 "新坪山人风景林带"社会建设工程主要成效及经验第27-40页
    一、增加公共服务空间第27-31页
        (一) 开展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分站点及服务阵地建设第28-30页
        (二) 逐步实现社区服务对象全部覆盖化第30页
        (三) 注重资源链接和合作技巧,服务手法专业化第30页
        (四) 加强了本外社区家庭的互动第30页
        (五) 在社区活动中,以节日为契机,搭建了居民沟通交流平台第30页
        (六) 注重培养本外社区居民间的良好沟通方式第30-31页
    二、"四大平台"项目主要成效第31-35页
        (一) 健康娱乐平台——"夜·生活,夜·精彩"项目第31-32页
        (二) 社区适应平台——"青工驿站"服务项目第32-33页
        (三) 社区参与平台建设——组织开展"工友互助创益园"项目第33-34页
        (四) 社会融合平台建设——"缘来一家人,聚来一家亲"项目第34-35页
    三、坪山新区社会融合与项目主要经验第35-40页
        (一) 坚持党委领导,打造"党员+社工+义工"联动模式第35-36页
        (二) 政府支持,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融合第36页
        (三) 文化搭台,以文化交流为介入点开启融合第36-37页
        (四) 专业社工护航,以专业社区服务增强融合第37页
        (五) 社会组织助力,以民主参与提升融合第37页
        (六) 因地制宜,打造各社区特色项目第37-40页
第四章 坪山新区社会融合实践的不足之处及其原因第40-43页
    一、坪山新区公共服务基础仍较为薄弱第40页
    二、项目化运作仍有待完善第40-41页
    三、服务手法专业化有待提高第41页
    四、项目服务内容及提供方式需创新第41-43页
第五章 社会融合实践对策建议第43-47页
    一、改善目前项目服务—提高社区居民参与度第43-45页
        (一) 加大宣传,扩大社区居民参与信息渠道第43-44页
        (二) 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提升项目服务对象自我服务能力第44-45页
        (三) 加强培育引导社会组织-促进本外居民公共事务参与第45页
    二、针对外来人口的需求投入更多公共资源第45-46页
    三、转变政府职能-树立社区服务意识第46页
    四、引入市场资本提升效率第46页
    五、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第46-47页
第六章 结论与反思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0页
致谢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审执分离改革中民事执行权的配置
下一篇:受贿犯罪立法模式研究